最新DNA证据表明,一直到罗马时代,大多数欧洲人的皮肤都是黑色的,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对于欧洲人口皮肤颜色的传统认知,揭示了欧洲历史上的种族多样性,这一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历史、种族演变以及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存在大量证据表明,早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欧洲大陆的居民主要以黑色皮肤为主,这一论断在多个研究中得到验证。
以著名的切达人群体为例,他们在大约10000年前生活在英格兰,至今他们的基因仍占英国人基因的约10%,基因分析显示他们拥有深色皮肤和蓝色眼睛,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早期欧洲人的外貌特征。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欧洲人以黑皮肤为主的情况可能只持续到大约5000年前,最近一项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他们的研究指出,在4500至1700年前的铁器时代,欧洲居民依然以黑皮肤为主。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研究者分析了来自这一时间段的348个基因组数据,由于皮肤和头发的颜色无法直接在化石中保存,研究者只能依靠分析古代人遗骸中的DNA数据,并将其与现代欧洲人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推断出古代人的肤色、毛发和眼睛的颜色。
大约26个基因与黑色素的产生有关,而两种特定类型的黑色素——真黑素和褐黑素——决定了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根据研究的基因样本分析,直到铁器时代,即大约1700至3000年前,欧洲居民中约有55%的人拥有黑色皮肤,27%的人皮肤颜色中等,而皮肤白皙的人仅占18%。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代人类大约在6万至7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到欧洲和亚洲,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迁徙后肤色迅速变浅,关于肤色区域分布的理论中,维生素D-叶酸假说备受关注,该假说认为在高纬度地区,由于紫外线辐射减少,人们为了高效合成至关重要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皮肤逐渐变浅,而在低纬度地区,为了防止叶酸分子被破坏,需要沉着黑色素来吸收紫外线,早期定居在欧洲的居民深色皮肤维持了很长时间,根据之前的估算,大约35000至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欧洲人中约有92%的人拥有黑色皮肤,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情况最多持续到大约5000年前,然而这项最新研究再次刷新了人们对早期欧洲人肤色的认知指出直到罗马帝国时代欧洲依然有超过一半的居民拥有黑色皮肤这意味着现在的大部分讲述欧洲古代历史的影视剧可能在角色选择上有所偏差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刚刚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至于为什么深色皮肤在欧洲这样的高纬度地区能够持续如此长时间研究人员推测古人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如多吃鱼肉在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而无需依赖皮肤颜色来吸收紫外线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欧洲古代居民肤色的历史并引发了对人类肤色演变机制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