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便捷和高效,一口价服务应运而生,无论是购物、服务还是交易,一口价模式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袪魅时刻提供的一口价服务,满足了人们对便捷、透明和快速交易的需求,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享受更轻松的体验。
</p>
<p>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break-word !important;"><br />

“过去降价2%就能带动15%销量增长,现在需要降5%才能维持原有销量。”


在存量竞争时代,车企为争夺有限增量空间,不得不将价格作为最直接的市场杠杆,特斯拉2024年初的Model3/Y降价成为导火索,直接引发国产汽车品牌们从跟随到主动引领,这种价格博弈正在突破传统周期规律,如今已演变为常态化竞争手段。


更棘手的是,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呈现非线性增长,有调研显示,2024年有62%的消费者将价格作为购车首要考虑因素,较2020年提升27个百分点,这种预期管理正在形成恶性循环:企业越降价,消费者越持币待购;持币时间越长,企业库存压力越大,被迫继续降价。


如今价格调整周期已从月度缩短至周度,甚至根据竞品动态实时调价。


新势力引以为傲的直营模式虽试图建立价格锚点,但遭遇现实挑战,理想L9在上市初期坚守指导价,但随着问界M9、小鹏G9等竞品入市,终端优惠幅度逐步扩大,蔚来的“换电权益调整”本质上也是变相降价,反映出直营模式在激烈竞争中难以独善其身。


当合资品牌集体转向一口价模式,这标志着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定价体系的范式革命,曾经的价格战利器,正在被这些市场老将亲手封存,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现代性的效率竞争规则,一口价模式的终极价值,在于它同时扮演着价格战的“终结者”与“终点站”双重角色。


这种策略转向的本质是市场压力的必然回应,在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双面夹击下,2020年时,合资品牌的份额还占60%以上,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经不足35%‌,与其在价格战中自我摧毁,不如向新消费时代递出的投名状。


当一口价成为行业通识,大家终于看清价格战祛魅的本质,是汽车市场从“价格博弈”向“效率博弈”的进化,当消费者能实时穿透所有价格迷雾,车企真正比拼的将是技术储备的深度、产业链整合的广度以及用户运营的精度。


如今价格调整周期已从月度缩短至周度,甚至根据竞品动态实时调价。


未来的定价权,终将属于那些既能坦诚展示成本构成,又能持续创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