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被“吃谷”硬控的现象正在引起关注,所谓“吃谷”,指的是沉迷游戏等虚拟世界的现象,这种现象让年轻人难以自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探讨。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吃谷”硬控 但这到底是个啥

上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黄浦区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经营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规范新兴的谷子经济,为消费环境提供更为安全稳定的保障。 《指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务”,这一规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不少家长表示支持。 什么是谷子、吃谷呢?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甚至孩子们会如此热衷于它们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它们背后的魔力。 要明确一点,谷子的“谷”并非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谷物之“谷”,它来源于日语“グッズ”(goods,商品)的音译,缩写为“谷子”,而“吃谷”则是二次元文化圈的一种流行用语,指的是购买动漫、游戏、偶像IP周边商品的行为。 二次元,原指二维图像(如动画、漫画等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立,在二次元社区中,人们可以分享喜好、探讨作品、学习创作,甚至通过共同的活动建立深厚的友谊,二次元文化展现出较强的社交倾向,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开放且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研究发现,喜欢二次元的人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倾向独处,相反,他们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动漫迷的幸福感更多地来源于社交互动,而非单纯的内容消费,无论是共同参加活动、抢购限量公仔,还是线上讨论剧情、分享收藏心得,这些互动都让二次元爱好者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支持,二次元文化早已成为了一种社交现象,通过共同热爱的IP,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壁垒。 二次元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在人们疲惫或低谷时给予温暖和希望,这种情感上的治愈作用与人们在观看动漫时采用的情绪调节方式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观看动漫的过程中,人们最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是“积极重新聚焦”和“认知重构”。 “吃谷”的本质是一种收集行为,虽然这可能会让钱包“减肥”,但收集的过程本身却能带来极大的快乐,研究指出,收集行为会刺激大脑的“快乐中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无论是为了抢购心仪的手办而熬夜排队,还是在漫展上寻找稀有周边,这种努力与期待的过程都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兴奋与期待的感觉。 当成功获取心仪的物品时,那种“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会进一步强化多巴胺的作用,让人感到满足与幸福,收集行为的快乐不仅在于物品本身,更与自我认同、情感寄托和群体认同密切相关,对于二次元爱好者来说,每一件周边都承载了他们对作品或角色的深厚情感,是一种将虚拟热爱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具象表达。 “吃谷”能为“谷圈人”带来自我认同、情感寄托、群体认同,其积极影响可能会超过人们的担忧,也需要谨慎控制“剂量”,避免陷入过度沉迷的状态,对于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家长需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实现数字科技的益处最大化。

当代年轻人正在被“吃谷”硬控 但这到底是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