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智能汽车滥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车企们面对批评和质疑,开始改变态度并采取措施应对,对智驾的滥用问题不能仅仅止步于车企的“改口”,还需要更深入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道路安全,公众应持续关注并推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智能汽车技术的合理应用,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工信部紧急召集了19家车企和华为,传达了对智驾系统的整顿意图,随着“智驾”概念的火热,相关宣传也愈发激进,但其中存在的隐患不容忽视,工信部明确表示,旨在给这股热潮踩刹车,整顿目前混乱的智驾市场。

时间节点选在4月16日,这一决策显得尤为关键,因为不久后就是上海车展,各大车企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物料和演讲稿,这次会议无疑给他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宣传时要更加审慎。

回顾智驾系统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宣传口号日益激进,诸如“高阶智驾”、“零接管”、“智驾第一梯队”等字眼频繁出现,但背后的技术实力和实际应用情况是否跟得上这样的宣传呢?这不禁让人产生疑虑。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不幸的是,过去一两年的新车宣传中,只要价格不是太高,几乎都会提及智驾系统,有些厂家甚至通过不同手段,试图将测试结果与这两个关键词强行绑定,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种宣传方式无形中给了消费者一个错觉:拥有这些功能的智驾系统真的可以自动驾驶。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真正的智驾系统远非如此简单,就拿小米汽车在徳的事故来说,坐在驾驶席上的女孩过于信任智驾系统,甚至在危险路段也交由系统控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的例子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当的使用和过度的宣传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工信部的整风行动非常及时且必要,除了规范宣传口径外,更应该从技术层面去解决滥用智驾系统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检测驾驶员是否专注驾驶,是阻止滥用智驾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遗憾的是,这一技术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为了验证这一点,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曾对多款车型的智驾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失望,大多数车型在检测驾驶员注意力方面表现不佳,这意味着现有的智驾系统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车企在研发智驾时应该更加注重安全优先的原则。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我们也看到了车企在研发智驾方面的努力,例如华为发布的乾崑ADS 4.0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实现了高速L3功能,意味着智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样的技术突破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

工信部的整风行动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让真正的技术强者脱颖而出,对于那些过度宣传、忽视安全的企业也是一个警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相信未来的智驾系统会变得更加成熟、安全、可靠。

智驾滥用问题亟待解决,车企改口不足以遏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