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重组曾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但在大佬们的野心面前,它最终未能取得胜利,大佬们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而忽视了重组所带来的潜在机会和优势,尽管大重组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未能战胜大佬们的野心和利益追求。
两大汽车集团的重组之路充满波折,每一步决策都紧密关联着公司大佬的战略意图和野心,这场明争暗斗的较量,如同双刃剑,既试图砍杀对手,又自伤其身,一切都是为了实现重组的初衷。 2024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正式宣布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在六个月后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具体协议,随着将日产控股的三菱汽车纳入旗下,它们有望共同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年销售汽车规模预计将达到800万辆。 在重组的发布会上,本田社长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的讲话稿耐人寻味,他强调此次重组并非本田对日产的支援,而是以相互协同为目标,为了实现经营统合,日产必须推进正在实施的裁员等结构性改革,他接下来的话让日本汽车行业的观察者都感到意外:如果日产的改革进展不顺,经营统合可能无法实现。 私下里,三部敏宏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担忧,基于对2030年市场的预测,他认为单靠一家公司很难生存,但本田并未到必须与日产合并的境地,也并非去拯救日产的英雄。 为了实现这次统合,日产社长内田诚(Makoto Uchida)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全球裁员9000人、关闭泰国生产基地、调整日本国内生产等,但在三部敏宏眼中,这些还远远不够,他对内田诚的改革能力持怀疑态度,并明确表示:日产的内田诚社长无法有效推动改革;三菱汽车尚算正常,但日产的状况令人无法接受;现有的裁员规模远远不够。 随后,本田提出将合并后的公司命名为本田控股,并要求日产成为子公司,这一提议引发了日产董事会的强烈愤怒,甚至连内田诚都无法控制,在本田内部,也有人开始质疑:既然对日产如此不屑,又何必进行统合?其中的秘密在于:三部敏宏是为了对抗他更为厌恶的丰田。 三部敏宏对丰田章男(Akio Toyoda)的厌恶在日本汽车行业内众所周知,他对于丰田和丰田章男的法务部来说,可谓是一个“丰田黑”,如果丰田愿意,他们完全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对付三部敏宏。 两家整车制造商之间的恩怨可以追溯到三部敏宏个人身上,按照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传统,历任会长应由丰田、日产、本田的一把手轮流担任,每届任期两年,但在丰田章男的操作下,内田诚出任会长时绕过了本田,在内田诚提前卸任后,丰田章男推荐的片山正则接替其位置,再次绕开了本田并打破了原有传统,此举加剧了三家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紧张关系。 熟知三部敏宏的零部件供应商认为,只要能够对抗丰田,他愿意去做任何事情,本田与丰田在电气化阶段的竞争愈发激烈,而电动车推出的速度以及日产汽车的经营困境被看作是联盟与丰田竞争的机会,或许对于三部敏宏来说,吞下日产这颗“毒馒头”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在筹备整合初期,丰田章男也没有忘记内涵一下各方,尽管日产未曾向丰田提出过合并请求,但按照日本反垄断法规定,这样的合作是违法的,尽管他们可能曾考虑过滤过这一选项但最终决定不这么做,丰田章男仍然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和祝福,他期待看到本田、日产和丰田之间的合作能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 经过长达52天的博弈后,本田和日产的重组计划突然宣告失败,这打破了三部敏宏原本的计划,表明本田尚未强大到足以令日产臣服的地步,而日产也不认为本田是真正的合作伙伴,本田内部也出现了不接纳日产的情绪,管理层和员工认为与日产重组不如将汽车业务独立出去,这也让一向敢言敢做的三部敏宏陷入了困境,一些人担心他可能会走向独断专行的道路结局堪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下滑现象也值得关注,据报道在四月份特斯拉在欧洲多个市场销量不佳其中在瑞典的销量同比下跌了8成创下自去年十月以来的最低纪录在荷兰销量同比下降了七成半为自疫情以来该月最低水平丹麦销量同比下滑近七成法国销量同比下跌近六成葡萄牙的销量同比下降也超过三分之一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消费者因马斯克的整治立场持续采取抵制态度二是中国品牌和车型在欧洲市场给与了特斯拉足够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相关部门要求国内整车制造商提高国产车载芯片的装载比例从目前的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以提高国产芯片自给自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