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极氪销量不佳引发关注,领克高管接任极氪营销引发讨论,有对比才有伤害,极氪销量一度拖后腿,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新任领导接手后,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极氪品牌知名度和销量表现,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极氪品牌的人事调整终于来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4月23日上海车展极氪发布会后,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品牌营销服一号位林金文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营销是团队的短板,也是他自己的短板,仅仅一周时间,极氪科技集团就紧急发布了一则关于最新人事调整的通知。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负责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而林金文则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协助林杰管理极氪品牌国内营销,并向其汇报。
从林金文到林杰,极氪品牌营销服一号位的“换将”意图明确,在销量高度承压的当下,极氪不能存在短板,也不允许存在短板,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1-4月极氪品牌累计销量约为5.5万辆,距离全年32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在双品牌合并的第一年,极氪与领克的市场业绩能否迎来“两翼齐飞”,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销量承压,倒逼组织变革,极氪品牌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销量不佳,更来自于与兄弟品牌领克的对比,自2018年以来,林杰治下的领克已经从当年12万的年销规模发展到2024年的28.5万辆,而极氪科技集团成立后,给领克定下的销量目标是39万辆,但今年前四个月仅完成了25.6%的销量目标。
今年4月,极氪全产品销量仅1.37万辆,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目前极氪在售车型共有6款,但销量主要集中在极氪7X和极氪001两款车型上,其余车型并未展现出爆款潜力。
极氪在产品上的失利,根本问题在于营销短板,其实无论是极氪001、极氪7X还是极氪MIX,更多面临的是极氪内部“技术导向”与现实中“市场导向”的割裂,与终端用户接轨的过程中,频频错位。
此次人事调整是极氪应对市场压力的“救火行动”,也是吉利集团从“多品牌竞争”转向“集团化协同”的战略落子,林杰的到来,将借助其在传统车企的渠道把控能力,推动极氪与领克的深度融合,效仿领克打造高净值用户社区、提升专属感和归属感、将技术基因融于产品和品牌的营销故事中也是林杰擅长的领域。
可以确信的是,此次人事调整对极氪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极氪能在此次调整中打出优势,那么将有望在2025年冲击32万辆目标,与领克形成“高端纯电+中高端混动”的互补格局。
文章中已经对图片进行了优化处理,使其更好地融入文本内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