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预测今年中国将有十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面临倒闭风险,这些品牌在街头可能并不罕见,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它们可能因各种原因面临经营困难,这些预测提醒人们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同时也提醒这些品牌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知嘹汽车/李静文报道
今年,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受到广泛关注,日前预测到2025年可能有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面临巨大的挑战,对于知嘹汽车而言,这个预言仅是一家之言,这些被预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大部分可能消费者较为陌生,那么它们究竟卖到哪里去了?
第十名:汉腾汽车
汉腾汽车尚未公开宣告倒闭,但近年来公司深陷财务困境和经营难题,引发了生产线的停顿以及员工裁员等连锁反应,财务与经营的双重压力限制了其生产能力,交付能力也大打折扣,裁员行动进一步恶化了公司的状况,即便汉腾汽车尚未正式步入破产程序,其存续状况也不乐观。
第九名:新特汽车
新特汽车实质上依靠地方政府接盘续命的模式运营,但其宣称的百万产能实际年产量不足3000辆,设备闲置率超过95%,其自动驾驶演示视频被曝出盗用特斯拉素材,同时核心团队集体离职,目前地方产业基金已启动审计程序,涉嫌违规套取补贴金额达7.3亿元。
第八名:雷丁汽车
雷丁汽车面临诸多问题,如产品力崩塌,以主力车型芒果Pro为例,其续航虚标率高达23%,碰撞测试仅获1星评级,雷丁汽车渠道已全面停摆,经销商保证金挪用丑闻曝光后,全国90%渠道处于瘫痪状态,负债比率上升到了218%,主要资产被多家法院查封,资不抵债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第七名:国金汽车
国金汽车的现状可谓是代工小米汽车的短暂繁荣后的绝境,最重要的是,其研发费用仅占2%,工程师人均专利数仅为平均值的1/5,业务方面,小米订单占比超85%,但在去年合作终止后产能闲置率超90%,对赌协议触发了补偿条款,需赔偿投资人16亿元的违约金。
第六名:大运新能源
大运新能源由重卡转型乘用车但全面溃败,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渠道失控,在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同时,新能源在城镇地区的渗透率仍不到10%;其二是资金黑洞,清理库存“买一送一”导致单车毛利率跌至-27%;其三是品控危机,去年召回车辆达38%,电机故障率超行业均值5倍。
第五名:云度汽车
云度汽车的产品迭代已停滞,其主打车型π3采用了2018年的设计,在碰撞测试中表现垫底,可见其产品力的薄弱,售后电池质保纠纷率达到了43%,车主集体诉讼索赔金额超过2亿元,另外国资启动股权转让,估值缩水90%,翻盘难度极大。
第四名:远航汽车
远航汽车在2024年两款主力车型销量仅6348辆,其背靠的大运集团已宣布破产重组,据悉,2024年其核心技术团队流失率超60%,自动驾驶部门跳槽至小米汽车,政策反噬也使其苦不堪言,单台车亏损额超过8万元。
第三名:创维汽车
创维汽车在2024年的年销量累计仅6500辆,其主要问题在于技术滞后和对品牌认知的欠缺,三电系统采用五年前的技术,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续航里程低于同行26%,七成消费者认为其“家电基因”与车辆质量无关,在销售渠道上,八成经销商提出退网,有的店面甚至改卖比亚迪了。
第二名:合创汽车
合创汽车的前身为广汽和蔚来的合作项目,广汽集团的一纸公告宣告了该品牌的落幕,合创汽车的股东纷纷撤资,产品出现了混乱,销售数据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穷,尽管可以打着广汽的旗号,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背靠大树未必好乘凉。
第一名:天际汽车
天际汽车在2024年全年销量仅有1862辆,同比暴跌78%,高端形象彻底崩塌,其电池管理系统采购自二线供应商,自动驾驶由初创企业外包,核心专利数不到全球顶尖公司的十分之一,售后服务系统也陷入了瘫痪,很多车主都在抱怨需要异地维修,D轮融资因估值被砍掉一半而中止,账面资金仅能支撑三个月。
从上述车企不难看出,过分依赖外部技术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弱势地位,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的公司也会因采购问题或生产停顿而陷入困境,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冲击,部分出口车企在贸易壁垒方面受到阻碍,随着行业洗牌的加速,那些缺乏核心技术、资金储备不足、市场定位模糊的企业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同时它们仍有可能进行调整,其未来发展也存在不确定性,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