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智能海绵,能够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这种智能海绵采用了高科技材料和技术,具有高效的吸水能力和良好的保持水分性能,这一发明有望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干旱和缺水环境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项技术的研发将有助于推动智能材料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左右。
新闻报道,电脑知识网于5月9日消息,来自澳大利亚与中国科研团队的联合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新型类海绵装置,该装置能够从周围空气中捕获水分,并通过利用太阳能将这些水分有效地释放至容器中。
据悉,这项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雾水收集技术和辐射冷却技术的局限,即使在低湿度环境下,它也能稳定地工作,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30%-90%的湿度范围和5-55摄氏度的温度区间。
这一新装置是由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在内的五所中国研究机构共同合作研发的,其核心材料的选用十分独特,研究团队改良了轻木的多孔结构,并巧妙地结合了氯化锂、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层,这样的组合优化了水分吸附与释放的性能,形成了一个高效且精准的吸放水系统,更令人瞩目的是,研究团队还利用人工智能对装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效能进行了预测和优化,使其在实验室测试中表现出色。
据最新数据显示,在高达90%的湿度环境下,每克材料能够吸附约2毫升的水分,并且在10小时内几乎能够完全释放,这一效率超越了现有的多数技术,更令人振奋的户外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夜间每克可以收集到2.5毫升的水,日间的释放率更是高达94%,即使在湿度仅为30%的环境下,它仍然能够保持每克0.6毫升的吸水能力。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结合太阳能储能和物联网技术,使该装置能够实现全天候自动化运作,他们还将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组合,旨在提升装置的长效性能,无疑,这项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有望为全球缺水地区提供可持续的饮用水解决方案,这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人类社会水资源管理的一次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