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的一次“关键反击”

国内汽车市场每月都有近百款新车型发布,但其中极少能称得上是“重要”之作。最近上市的奥迪E5 Sportsback绝对是“相当重要”的一款。

这款车在正式上市前,就已经获得了业内关注。某头部新势力车企的产品相关人士曾向虎嗅汽车坦言,奥迪E5 Sportsback给他们带来的“威胁感”,已经超越了许多自主子品牌的产品,如何应对合资车企的“左勾拳”,已成为他们内部的重点关注事项。

它最终的上市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正式售价与预售价格没有更大幅度的优惠,但奥迪E5 Sportsback依旧在上市后30分钟内,拿到了超过1万辆的大定订单。在首批订单中,配备quattro四驱系统的车型占比接近60%,广受欢迎的晨曦紫车色选择率也高达35%,从侧面反映了E5 Sportback强大的产品力以及豪华品牌本身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

为什么说这款产品“相当重要”?在产品本身之外,它又折射出来中国汽车行业当下的哪些发展趋势?本期《车圈脉动》VOL.12,我们就来为你解析一番。

E5 Sportsback,奥迪的一次“关键反击”

奥迪在E5 Sportsback上的“关键反击”,主要体现为三件事情:技术本土化融合、品牌策略革新与颠覆性定价。

为了E5 Sportsback,奥迪AG(德国)与上汽专门组建了全球团队,为这款产品注入了奥迪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实力。以此次被E5 Sportsback所搭载的、燃油时代最能代表奥迪的四驱技术quattro为例,就源自奥迪在底盘开发和驾驶动态控制的数十年经验(包括众多顶级赛事中的实践经验)。上汽奥迪在发布会上,展现了quattro给E5 Sportsback带来的出众操控,后者能够非常地实现各种漂移过弯动作。

奥迪的一次“关键反击”

注:硬件参数配置上,E5 Sportsback完全不输SU7 Max

其次,奥迪在品牌策略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推出了全新的“AUDI”字母品牌,而不是传统的“四环标”。也从侧面体现了奥迪对于E5 Sportsback的“额外期待”,要积极拥抱新一代消费者,向追求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的群体靠拢。

最后是23.59万元到31.99万元的定价,直接“杀近”了中国新势力品牌的主要价格区间。虽然正式售价与预售价格一分不少,但奥迪还是提供了诸如“1万元保险礼金”等购车优惠,从结果来看,成功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可以说,奥迪E5 Sportsback是“中国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需求下的产物”,它在智能化、性能、价格和品牌策略上全面革新,将这款产品打造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一次“重要反击”。

合资车企“范式转移”,一场进行中的“华务运动”

E5 Sportsback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同时也是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范式转移”的缩影。

今年上半年,奥迪在中国的累计新能源车上险量仅为7564辆,其中主销车型Q4 e-tron的月销量已从2023年的2000辆左右降至2025年的不足1000辆。与此同时,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却已突破40%。

传统豪车品牌错过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动化变革的核心技术,如智能驾驶、动力电池和车载生态等,均由中国企业主导。自主车企在整合利用这些资源上本就占优,很多传统豪华车企早几年还纷纷托大,尝试闭门造车追赶中国发展的步伐,最终只落得一个“越来越落后”的结果。

面对这个越来越大的差距,传统豪华品牌的唯一出路,就是从“海外技术+中方生产”转向“联合研发+本地创新”。

华为、宁德时代、Momenta等一批中国公司在过去几年频频与传统豪华车企形成深度合作,化身为至平等的“技术合作伙伴”,甚至在某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技术输出方。这股“与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浪潮,正在被行业形象地称为“华务运动”或“含华量”。

这股潮流并非奥迪独有。在国内另一奥迪合资方“一汽奥迪”的未来车型中,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将全系搭载华为的智驾系统,例如8月初上市的Q6L e-tron,就采用了“华为智驾+宁德时代电池”的黄金组合。无独有偶,宝马也已宣布与华为深度合作,基于鸿蒙系统开发智能应用生态,包括将于年内上线的BMW数字钥匙和2026年将搭载在本土生产的BMW新世代车型上的HUAWEI HiCar。

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的Momenta们也正成为合资车企的“救星”。本田在最新的事业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与Momenta共同开发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技术,并将在未来所有中国市场推出的新车型上搭载。

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用实际行动表达同一个观点:只有与中国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获得新生,才不会在未来的海外新能源变革中落后。

而在奥迪之外,其他豪华品牌的“新一代产品”也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宝马新世代iX3和奔驰全新纯电CLA等,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占尽优势的新势力品牌,即将迎来真正的终极挑战。对中国本土新势力来说,过去凭借先发优势和本土化体验就能轻松取胜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高端电动市场的终局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奥迪的一次“关键反击”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奥迪的一次“关键反击”-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