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怎么突然喷嚏不断、眼睛痒得睁不开?入秋后,不少人会遭遇这样的困扰,误以为是感冒,实则是秋季花粉过敏在作祟。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花粉过敏是春天的专属烦恼,却不知秋季也是过敏高发季。因秋季花粉致敏性更强、症状更持久,给过敏人群带来的困扰往往远超春季。
01哪些植物的花粉在秋季“兴风作浪”?
秋季花粉主要来自各类草本植物,其中的“主力军”是菊科蒿属植物的花粉,其次为葎草、豚草、藜科、苋科等植物的花粉。与色彩鲜艳的观赏花不同,它们的花并不醒目,但花粉数量极其庞大——据统计,一棵成年的豚草能产生超过1亿粒花粉。
而且,这些致敏植物多生长在城市裸地、道路旁和公园中,其花粉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播力强的特点,可随风飘散数十公里,尤其在北方干旱少雨的秋季,更容易形成高浓度花粉环境。
秋季花粉过敏在地域分布上呈现明显差异,北方地区更为多发。一方面是因为南方雨水充沛、湿度较大,且利于花粉远距离传输的大风天气较少,雨水还会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刷洗”作用。另一方面则是部分致敏植物仅在北方生长,进一步加剧了北方地区的过敏风险。
此外,气象条件也会影响花粉的传播。高温干燥叠加微风的天气会加速花粉释放,而雷暴天气的强对流气流会将花粉抬升至云层,花粉颗粒遇水破裂后释放出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小过敏原颗粒,这类颗粒可直接穿透呼吸道屏障,诱发“雷暴哮喘”。
02花粉过敏的典型症状
花粉过敏的症状如同身体启动的“警报系统”,会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鼻部是最先“报警”的器官,症状出现率高达90%。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喷嚏,每次发作少则3~5个,多则连续十几个,晨起或接触花粉后尤为明显,同时伴随大量清水样鼻涕和鼻内瘙痒感。
眼部症状表现为双眼球结膜充血发红,伴有难以忍受的瘙痒。患者会反复揉眼,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畏光、流泪症状。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道症状,轻者表现为咽部瘙痒、干咳等,重者可能引发支气管哮喘,出现胸闷、气短、喘息等症状。
03秋季过敏和春季过敏的区别
与春季花粉过多表现为“轻症状、短周期”不同,秋季花粉过敏常伴随鼻塞、鼻痒、眼睛红肿流泪、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咳嗽、气喘,甚至诱发雷暴哮喘,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春季花粉季较短,且症状集中在树木花粉播散期,但秋季花粉季的时间跨度远超多数人的预期,通常从8月开始启动,9月末至10月初才逐渐结束。
还需要注意的是,秋季除了杂草花粉持续播散外,雨后潮湿环境还会滋生霉菌,花粉与霉菌孢子形成 “双重过敏原”,使得过敏症状可能延续至深秋。
04科学应对秋季花粉过敏
预防是应对花粉过敏的关键,核心在于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出行尽量避开花粉高峰时段,雷暴天气前后6~8小时是 “雷暴哮喘” 高发期,此时需要提前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外出时还可以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花粉。
回家后建议立即更换衣物、用温水洗脸洗鼻,减少花粉残留。同时,在花粉季减少开窗频次,使用带滤网的空气净化器。每周清洁浴室、厨房等潮湿角落,以防止霉菌滋生。
长期受花粉过敏困扰的人群,可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接触剂量,让免疫系统产生耐受,从根本上降低过敏反应强度。
花粉过敏不能硬抗,如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发展为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炎、哮喘等更加严重的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采取科学防护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