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应用场景盘点: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等多领域探索​

2025-07-21 0 819 百度已收录

近日,一则“国产四足机器人打破沉寂十年世界纪录”的新闻,再次引发全球对国产四足机器人的关注。无独有偶,前不久,IDC发布的《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2024:中国厂商领跑,具身智能开启多元行业应用》报告中指出:中国厂商已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主导力量。

四足机器人,也称“机器狗”,是一种基于仿生学能够通过四条机械腿灵活行走的智能机器人。具备稳定、灵活、承载能力强、自助导航等优点,拥有强大的地形适应能力和环境感知技术。

那么,四足机器人能做什么?从市场现状来看,工业级市场凭借明确的需求与清晰的路径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而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作为深耕行业应用场景落地的机器人公司,其在应急消防、电力巡检等多行业场景,积累了大量真实应用案例,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应急消防

人工侦查搜救面临高风险环境——灾后泄露的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可能致命,烟雾浓度过高、障碍物阻挡视线导致信息碎片化,而坠落物、触电等隐患进一步威胁救援人员安全。传统机器人则受限于地形适应能力,难以跨越废墟、石堆等复杂障碍,转向灵活性差、自重大,可能踩压受困人员或改变环境结构,引发二次事故。

在这样的情况下,四足机器人能做什么?

四足机器人可以凭借灵活的机械结构,深入人类难以到达的危险区域。它还可以通过搭载的全景相机、双光云台以及气体传感器,实时回传高清画面、温度异常与生命体征信息以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数据,为搜救提供智能化支持。

2024年5月,在“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中,某消防总队与云深处科技联合提供“四足机器人应急消防解决方案”,四足机器人与无人机协同,完成化学品突发爆燃险情侦察,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电力巡检

在变电站日常巡检中,传统人工巡检暴露出明显短板。如作业强度大且重复性高,巡检结果易受人员状态影响导致漏检误检;恶劣天气危及人员安全;复杂地形适应性差,难以覆盖台阶、石子路等非结构化场景;非机器人方案成本高昂,轮式或挂轨设备均需对环境进行改造,投入成本较高等。

那么,在此场景下,四足机器人能做什么?

面对这长期存在的效率与安全难题,四足机器人通过技术创新带来全新突破,它可通过搭载多模态传感设备,自主导航完成变电站、配电房等设施的全覆盖巡检。

去年底,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 四足机器人在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中实现落地应用,成为中国四足机器人在海外行业场景中首次商业化应用。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凭借热成像功能能精准识别设备异常发热点,气体传感器可检测绝缘气体泄漏,并结合可见光摄像头实时记录设备状态。另外,在恶劣天气下,其防护设计使其无惧环境干扰,持续稳定作业。

安防巡逻

在日常巡逻巡查中,依靠人力实现全覆盖巡查、信息采集、快速响应,面临显著挑战。不仅浪费人力,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那么针对安防巡逻,四足机器人能做什么?

它们通过搭载多模态感知设备,全天候扫描大范围区域,自动识别消防通道堵塞、异常烟雾等安全隐患,并实时回传现场数据至管理平台。部分机型还支持语音提醒与简易报警功能,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初期干预。在人员密集的重点区域,通过搭载喊话器等广播类负载,可帮助人员指引疏散、秩序维护等。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已经在江西南昌、北京经开、深圳宝安等地实现智能化安防巡逻落地。

教育科研

当下,四足机器人凭借模块化硬件、开放算法平台及多元化开发支持,已成为教育科研领域的重要创新载体,不仅能帮助用户深入了解机器人特性与行业前沿技术,更能激发研究创造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那么在此领域,四足机器人具体有什么用?

教学层面,学生可通过拆解、编程与调试四足机器人,学习运动控制原理与算法开发;依托虚拟仿真平台,可安全开展路径规划与环境感知实验。在科研层面,研究人员可借助四足机器人的真实环境测试能力,持续优化步态算法与SLAM建图精度,推动复杂环境下智能感知技术的突破。

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及腾讯、阿里等顶尖高校和企业都已与云深处科技进行深度合作,将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纳为主要教学科研的对象。

四足机器人到底能做什么?除了应急消防、电力巡检、安放巡逻、教育科研之外,还在工业运维、建筑测绘、文娱体验等多场景落地使用。四足机器人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高危环境作业、复杂场景巡检、城市安全治理等领域的行业痛点。随着AI、感知与运动控制技术持续突破,以及机械臂等多功能模块集成,四足机器人势必在更多行业场景加速拓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四足机器人应用场景盘点:电力巡检、应急消防等多领域探索​-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