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刷到表妹朋友圈的一句话,瞬间戳中了我:
“人生最无力的事情是,在烂环境里拼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烂人面前无效消耗自己的善良。”
深以为然。这阵子遇到的人和事,像在这句话里反复打滚,让我慢慢懂了:有些坑,不必跳;有些人,不必争。
友情里的 “价值滤镜”:帮过你的人,未必陪你走到底
开春时,一个朋友找我借钱。他说父亲要做手术,四万自费部分还差一万,语气急得发颤。
“救人要紧。” 我没多问他是不是真没存款,直接转了两万过去。他秒回 “下个月还”,态度热络得像回到从前。
两个多月后,他突然发来一句:“你没发现我一直在变吗?”
我回:“发现了,往极端里变。”
第二天,他转来两万块,没多说一个字。
我倒松了口气。原来有些友情真的带 “滤镜”—— 你有用时,他看得见你的好;你不符合他的 “升级剧本” 了,就成了 “拖后腿的”。
友情也一样。靠利益维系的,利益散了,情分也就淡了。不必可惜,更不必证明 “我对你是真心的”—— 你的真诚,不该给只看 “利用价值” 的人。
职场里的 “荒诞剧”:清醒的人,反而成了 “异类”
我咬咬牙自己摸索:先捡紧急的活儿干,再理重要的任务,不重要的先放放。半个月后,总算能让日常工作转起来。
可慢慢发现,这位年轻上司的 “指导”,简直是添乱。
你问她 “A 流程怎么走”,她能扯到 B、C、D,最后衍生出 E、F 问题,偏偏绕不开 A;她作为财务负责人,居然跑去问业务部门 “资产该什么时候入账”“入管理费用还是销售费用”,搞得业务同事哭笑不得:“这不是你们财务的基本功吗?”
她唯一的 “优点”,是对 “几毛钱” 较真 —— 为了核对一笔账的尾差,能翻遍整月凭证,最后得意地说 “看,就是尾差,不是我错了”。
后来部门又来了两个新同事,熟了之后偷偷说:“她是不是故意指错路?”
上周新同事入职,她午饭时特意把人叫走,美其名曰 “谈工作”,其实是防着新人跟我说话。下班时,新同事说跟我同路,路上吐槽:“她不让我问你,说你‘能力不行,还带坏别人’。”
我突然觉得好笑:原来清醒也是错,能把活儿干明白,反倒成了 “威胁”。
不必低头的时刻:有些战场,退出就是赢
果然,人力找我谈话了。
“听说你拒绝加班?” 对方开门见山。
我愣了:“下班时间是 6 点,我大多 8 点才走,这叫拒绝加班?早晨 8 点半就到岗,周末也来加班,这些都不算吗?”
人力没接话,大概也知道是上司在背后使力。临走时我说:“财务是良心活儿,我做不来糊弄事的工作。”
走出办公楼时,突然觉得轻松。
在烂环境里非要证明 “我能行”,在糊涂人面前非要讲清楚 “道理”,其实是跟自己较劲。他们要的不是对错,是服从;你争的不是输赢,是消耗。
就像有人说的:“低头苟活是选择,抬头离开也是。” 我选后者。
接下来打算好好规划下,给人生换条路走。
毕竟,把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你的真诚要给懂的人,你的能力要给值得的平台 —— 这不是挑剔,是对自己的善待。
我是包小可,在摔打中慢慢明白:有些转身,不是认输,是为了把力气留给真正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