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在“烂关系”里内耗自己

今早刷到表妹朋友圈的一句话,瞬间戳中了我:


“人生最无力的事情是,在烂环境里拼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烂人面前无效消耗自己的善良。”


深以为然。这阵子遇到的人和事,像在这句话里反复打滚,让我慢慢懂了:有些坑,不必跳;有些人,不必争。
千万别在“烂关系”里内耗自己

友情里的 “价值滤镜”:帮过你的人,未必陪你走到底

开春时,一个朋友找我借钱。他说父亲要做手术,四万自费部分还差一万,语气急得发颤。


他去年年底失业后,总念叨着 “靠副业翻身”,我们聊天越来越聊不到一块儿。但我记得他以前帮过我 —— 那年我租房被骗,是他连夜帮我搬东西、找律师


“救人要紧。” 我没多问他是不是真没存款,直接转了两万过去。他秒回 “下个月还”,态度热络得像回到从前。


两个多月后,他突然发来一句:“你没发现我一直在变吗?”


我回:“发现了,往极端里变。”


后面的话我没仔细听,大概是说 “我们价值观不在一个层次了”“他在往上游走,我配不上他的圈子”。


第二天,他转来两万块,没多说一个字。


我倒松了口气。原来有些友情真的带 “滤镜”—— 你有用时,他看得见你的好;你不符合他的 “升级剧本” 了,就成了 “拖后腿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追捧的 “成功学”:一本畅销书能被吹成 “真理”,一个故事能被捧成 “神话”。他们惦记的哪是方法?不过是借着 “学习” 的由头,收割想走捷径的人。


友情也一样。靠利益维系的,利益散了,情分也就淡了。不必可惜,更不必证明 “我对你是真心的”—— 你的真诚,不该给只看 “利用价值” 的人。

职场里的 “荒诞剧”:清醒的人,反而成了 “异类”

两个月前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本想好好干出点样子,结果跳进了一场荒诞剧。


入职第一天就发现不对劲:部门里全是试用期员工,问 “工作安排是什么”,所有人都摇头 “不知道”。我的上司比我早来半个月,对着岗位职责表一脸茫然,连 “谁负责什么” 都没捋清楚。


我咬咬牙自己摸索:先捡紧急的活儿干,再理重要的任务,不重要的先放放。半个月后,总算能让日常工作转起来。


可慢慢发现,这位年轻上司的 “指导”,简直是添乱。


你问她 “A 流程怎么走”,她能扯到 B、C、D,最后衍生出 E、F 问题,偏偏绕不开 A;她作为财务负责人,居然跑去问业务部门 “资产该什么时候入账”“入管理费用还是销售费用”,搞得业务同事哭笑不得:“这不是你们财务的基本功吗?”


她唯一的 “优点”,是对 “几毛钱” 较真 —— 为了核对一笔账的尾差,能翻遍整月凭证,最后得意地说 “看,就是尾差,不是我错了”。


后来部门又来了两个新同事,熟了之后偷偷说:“她是不是故意指错路?”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不对劲。我们仨偶尔一起讨论工作方法,她们说 “跟着你学才踏实”。大概是这话传到了上司耳朵里,她看我的眼神越来越带刺。


上周新同事入职,她午饭时特意把人叫走,美其名曰 “谈工作”,其实是防着新人跟我说话。下班时,新同事说跟我同路,路上吐槽:“她不让我问你,说你‘能力不行,还带坏别人’。”


我突然觉得好笑:原来清醒也是错,能把活儿干明白,反倒成了 “威胁”。

不必低头的时刻:有些战场,退出就是赢

果然,人力找我谈话了。


“听说你拒绝加班?” 对方开门见山。


我愣了:“下班时间是 6 点,我大多 8 点才走,这叫拒绝加班?早晨 8 点半就到岗,周末也来加班,这些都不算吗?”


人力没接话,大概也知道是上司在背后使力。临走时我说:“财务是良心活儿,我做不来糊弄事的工作。”


走出办公楼时,突然觉得轻松


在烂环境里非要证明 “我能行”,在糊涂人面前非要讲清楚 “道理”,其实是跟自己较劲。他们要的不是对错,是服从;你争的不是输赢,是消耗。


就像有人说的:“低头苟活是选择,抬头离开也是。” 我选后者。


接下来打算好好规划下,给人生换条路走。


毕竟,把精力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你的真诚要给懂的人,你的能力要给值得的平台 —— 这不是挑剔,是对自己的善待。


我是包小可,在摔打中慢慢明白:有些转身,不是认输,是为了把力气留给真正值得的事。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千万别在“烂关系”里内耗自己-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