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 “爱自己”,我更想教你怎么 “照顾自己”
近年来总听到 “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自己” 这类说法。相比之下,我更喜欢 “照顾” 这个词,它听起来更具体,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在给来访者做咨询、和朋友相处,以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好好照顾自己有多重要。
我们大多生长在不那么完美的家庭。小时候可能没被父母好好照顾过,长大了也未必被伴侣好好对待。母亲多半不像书上写的那样,是勤劳善良、慈爱有加的理想形象。现实中,有的母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动手;有的生性懒惰,连早餐都懒得做,做点家务就抱怨,反倒让年幼的你承担很多,还美其名曰 “锻炼你”;有的在你生病时毫不在意,甚至骂你 “娇气”…… 更有不少女孩子生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长期被忽视,即便能得到父母的爱,在和男孩的比较中也总处于被剥夺的位置。
长大后,也可能没被伴侣好好照顾。他总埋头于自己的事,要么应酬,要么研究股票,很少分担家务、陪伴家人,还总指责妻子没教育好孩子;他不懂得表达,或许是懒得表达,任何节日都毫无表示…… 她总只关注孩子的需求,很少在意丈夫的难处,从没认真听过他的压力;她总抱怨婆婆的鸡毛蒜皮,抱怨丈夫不懂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不如换个思路:小时候的自己没能力好好照顾自己,现在成年了,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啊。自己照顾自己,总比盼着别人来照顾要靠谱得多。
想吃某道菜,就好好做给自己吃,别总想着孩子、丈夫喜欢什么,也别指望他做给你 —— 自己做的,一样美味又满足;
想要独处的时光,就放下一切给自己留白,酣畅淋漓运动一场,或者安静看书、听歌、赏花,哪怕只是发会儿呆;
如果一个人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容易积攒怨气。说话阴阳怪气,很难真正快乐,家里的气氛也会变得压抑。还有些人,表面是为别人好,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却坚决不承认,甚至自己都被这种想法骗了。
比如我爱吃面,你爱吃炒饭。我偏说面有营养又好吃,给你煮了一碗,你不吃,我就气呼呼自己吃了,还觉得你不识好歹。我就不能承认自己爱吃面,好好给自己煮一碗,同时给你做你喜欢的炒饭吗?对很多人来说,还真挺难的。
所以,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得到满足,真的太重要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退而求其次 —— 没人疼才自己疼自己。其实,“希望有人好好照顾我” 不过是个幻想。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没人能完全懂你心里想什么。终究还是自己最懂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也是和自己、和世界产生连接的时刻。安静认真地做喜欢的事,感受切菜的节奏,观察一朵花、一株草的生长,留意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心情变化…… 这些都是感受自己真实存在的瞬间,是和自己、和世界温柔相拥的时刻,是能静下来、慢下来的悠长时光。
能好好照顾自己、满足自己,心情才会舒畅愉悦,也才能真正照顾好别人。如果总是牺牲自己去迎合别人,长期来看根本行不通。自己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心情肯定好不了,身边的人又怎能不受影响?不经意间的表情、动作,都会流露出不耐烦。
当一个人能照顾好自己,心情愉悦了,心中的爱才会自然流淌,周围的人也会觉得舒服自在。
好好照顾自己,是自私吗?我觉得不是。得到好的照顾,本就是人的基本需求。不好好照顾自己,要么指望别人来填补,要么压抑自己的渴望,都不如正视需求,自己动手满足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会让人自我膨胀吗?恰恰相反。那些看起来自我膨胀的人,往往是没被好好照顾过、缺乏安全感的人。而有能力正视和照顾自己需求的人,才是真正有安全感的。他们懂得推己及人,正因为了解自己,才能理解他人;懂得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别人。这是多么珍贵的能力啊。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