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通过深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式,展现了如何打好合资反击战的标准答案,通过加强内外合作,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赢发展,大众集团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反击战中,大众集团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功。

今年汽车行业最牵动人心的话题无疑是“合资反击战”,这场战役的打法、效果以及能否让中国消费者回头,在答案正式揭晓之前,无人能知。

直至上海车展开幕,我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答案,作为合资转型的领头羊,金标大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组合拳展示,其全新的全时互联纯电全尺寸SUV概念车——ID. EVO,直接把L2++级驾驶辅助、德系安全标准和中国式智能创新融合在一起,将合资品牌的转型故事推向了新的高度。

德式新四化是否符合预期?回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崛起路径,我们发现电动化是根基,智能化是内核,而迭代速度则成为突破市场的利刃,ID. EVO的三电技术紧跟中国新能源的步伐,其动力系统采用了800V高压纯电架构,支持超充技术,官方称CLTC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除此之外,ID.EVO还继承了德系电动车在安全方面的优秀口碑,并补齐了续航短板,竞争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续航比拼,而是围绕场景化智能展开,为此,ID.EVO推出了一套“无图纯视觉高阶辅助系统”,这套由大众安全验证体系与小鹏算法共同赋能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实现了高速、城市、泊车三大场景的“车位到车位”全链路覆盖。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在座舱方面,ID.EVO更是深刻体现了“为中国”的设计理念,它一改西方传统座舱的设计思路,为中国消费者打造了一个移动的家,比如前排的“女王座椅”配备了按摩功能,一块娱乐大屏从中控延伸至副驾驶,搭载了大众为中国全新研发的操作系统,甚至冰箱也作为选装件出现在了配置列表里,充分满足了中国汽车新三件套的需求。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抛开产品层面的革新,ID. EVO的推出也标志着大众打破了传统合资模式的束缚,大众通过ID. EVO项目,成功摆脱了决策链条冗长繁琐、效率低下的困境,大众安徽从成立之初便以“本土主导研发”重构游戏规则,从电子电气架构到ADAS算法均由本土工程师主导开发,这种深度本土化的管理模式,让ID. EVO的开发周期缩短至2年,实现了“德国技术+中国速度”的完美结合。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众安徽的“生态化共存”策略,与小鹏的深度合作已超越技术授权层面:双方联合开发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开发成本降低和研发周期缩短,这种“硬件平台共享+软件生态共创”的模式,既延续了大众的模块化优势,又实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敏捷迭代。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看着ID. EVO,你会发现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真的变了,以前比拼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则是AI算法、生态整合,此次合资车企的反击,绝非简单的技术路线调整,而是一场涉及战略定位、合作模式与市场策略的全方位革新。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

作为行业观察者,看到这一幕我深感感慨,我深刻记得4年前上海车展的主题叫做“拥抱变化”,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经大幅提升,整个中国品牌市占率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意味着外国品牌已经从“大多数”变成了“小部分”,新能源替代“旧势力”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今年上海车展的主题叫做“拥抱创新,共赢未来”,对于谁拥抱创新,跟谁共赢未来,自然不言而喻,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主动拥抱中国创新技术的合资品牌,尤其是以大众汽车为首的,将在两年内发起一场改变格局的“反击战”,两年后的上海车展,将初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大众合资反击战的成功之道,策略与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