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到五年,自主品牌新能源的优势在于其持续的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和市场适应性,随着电池技术、智能驱动系统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进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辆将展现出更高的能效、更优质的驾驶体验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其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将使其在新能源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其优势在于技术革新、成本优化及市场适应性。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现象:合资品牌直击自主优势
在2025上海车展前后,合资品牌多款车型的价格已经低于自主品牌的同级车型,而且自主品牌以往的优势项目,如智能辅助驾驶等功能,这些合资品牌车型也都配备了。
如果我们站在自主品牌新能源的角度,看到合资品牌如此精准有力地开始拼价格、拼智能辅助驾驶,那么3-5年后,自主品牌新能源还有什么领先优势呢?
01
合资品牌在车展上的动作确实引人注目,广汽丰田的铂智3X,纯电续航430km,起售价仅为10.98万,还搭载了Momenta 5.0辅助驾驶系统;别克GL8陆尚、一汽丰田bZ5等车型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现在已知的,还有奥迪E5 Sportback、上汽大众ID.ERA概念车等,都会采用国内的供应链打造,以降低售价,提高产品力,真是合资品牌发起狠来,比亚迪和零跑这种价格杀手都要抖一抖。
目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配置和辅助驾驶三方面,合资品牌已经在价格和辅助驾驶方面做到了与自主品牌相当的程度,尽管配置方面可能仍有缺失,但合资品牌意图通过品牌溢价来弥补。
自主品牌新能源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胜算几何?
02
源头:开放的自主新能源技术
几年前,当比亚迪宣布丰田要使用自己的技术时,当上汽宣布和奥迪共同研发电动车时,我们为自主品牌的开放与合作感到骄傲,看,合资品牌也开始用我们的技术了。
转眼这些品牌以前所未有的价格将最终产品呈现出来时,大家都有点被震撼到,合资品牌这一波似乎很有实力,技术方面,三电部分基本都是跟自主品牌合作的,续航方面,自主品牌一两年前也是这个水平,辅助驾驶部分,合资品牌也在与自主品牌的合作中不断进步。
在当下的国内市场,自主品牌所拥有的技术似乎合资品牌都能买到,合资品牌的品牌力,自主品牌又似乎无法短时间追上,难道,自主品牌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技术,就这样给合资品牌做了嫁衣?难道,自主品牌要把自己的技术封锁起来,从源头上抑制合资品牌的发展?
3-5年后,自主品牌新能源要用什么去保持领先?
03
内在逻辑:品牌、技术和市场
在说自主品牌新能源如何发展之前,我们从围观群众的角度和认知,探讨一下发展的内在逻辑,首先是品牌力,品牌力是合资品牌在低价竞争中很有竞争力的一点,一个品牌的信誉、商誉和实力,是其多年积累的结果,在新能源车时不时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品牌力的显得更为重要,丰田的保守也是一种亮点。
是够用的技术和发展的技术,在现有的技术背景下,三电的门槛虽然不高,但自主和合资品牌在现有技术下的发展瓶颈都较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几款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续航,特别是纯电车型的技术能力,基本是自主品牌两三年前的水平。
以现有的产品作为分析,同样的低价,差不多的技术,在竞争中,合资新能源完全有可能凭借品牌力胜过自主新能源,简单说,同样是几款车放在面前让你选,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品牌而选择合资车型。
发展的技术方面,宁德时代刚刚宣布大规模量产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福特、丰田等品牌的固态电池也在推进中,关键性技术解决后将会进入另一个维度的竞争,此外就是市场规模等于生存力的问题,市场规模越大研发成本将被降得越低企业收入总体会更多再投入研发的实力将会更强产品竞争力就会持续提高在这种发展的逻辑之下市场规模就等于生存力,纵观全球的汽车发展历史基本也是这个商业逻辑,比亚迪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现代起亚等跨国企业但全球化是汽车品牌扩大规模的必要方式国内的市场不足以支撑所有品牌的生存只有走向全球才能持续发展下去但在全球化的路程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全球建立产业链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差异化是关键所在,在发展思路方面我认为领先的技术更领先全球建立产业链是核心在国内市场必然会淘汰一批新能源车企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品牌让领先的技术更领先才能发展得更好这个观点是在看到丰田铂智等采用比亚迪技术的车型发布后更加清晰且坚定的接下来像比亚迪这种品牌势必会有一种赢家通吃的发展让领先的技术更领先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如前文所说市场规模充足研发经费充足技术量产这种逻辑闭环下势必形成领先优势接下来比亚迪在电机电池方面再有重大突破也是情理之中对于比亚迪而言技术的前瞻性甚至花费预算去做一些预研也是长久保持领先的另一个关键点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作为电池电芯都有核心技术的厂商技术的预研可能更要深入到化学材料科学层次上这些层面上技术人才实验室资源更加关键建议比亚迪学习欧美国家的大型实验室模式形成健康的产学研流程这里大胆建议一波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有没有可能在电池涉及到的科学领域合资成立一个实验室吉利集团等大型集团可以集中全集团资源研发供全集团使用的电芯电池等三电技术尽力跻身第一梯队或者与其他车企联合开发核心技术达到与合资品牌形成代差的效果长城汽车等具有某项特色化技术优势的品牌核心还是在降低成本扩大利润促进研发可以将新能源领域的优势细分市场化扩大优势与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深度绑定将电池这块交给对方和对方交叉持股同时考虑将新能源的四驱技术单独成立公司发展成采埃孚这样的技术公司接下来说说全球建立产业链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全球化的关键而全球化又是规模化的关键传统汽车品牌会在当地建设一些关键产业链比如丰田纺织现代摩比斯我们自主品牌也形成了类似上汽华域长安青山这样的供应链企业但我们的供应链企业还没有做到全球大规模布局的程度自主品牌的低价格迭代快的优势是建立在全产业链和零配件低成本的基础上而这又建立在丰富且低廉的人工的基础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各国对本土化生产尤为看重整车出口或者CKD的形式都将面临排挤或者高额关税让自主品牌车型失去竞争力当下在全球建立产业链我觉得可以捋捋一些思路首先产业链的核心还是技术特别是技术配套的技术比如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制造设备和生产流程掌握了这些才有全球建立产业链的基础所以当下的每个自主品牌并不都具备全球建立产业链的技术基础其次日系企业韩国企业欧洲车企已经建立了一套燃油车的全球产业链布局方式如果就把当下的插混增程纯电车型当做节能车在全球布局产业链是否可以参考燃油车的思路再次在敲开市场大门时合资模式是否能推广到其他国家或者在产业链上与当地现有的零配件企业合资先培养起产业链源头生态同时解决产业链的当地利益共享问题需要新的思路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是关键之一若干年后再来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25上海车展或许将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因为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发力让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发展上产生危机感经过多年的补贴是该让自主品牌去市场中按规律发展了淘汰一批成长一批中国的汽车工业才能良性发展驾仕总结总的来说未来的汽车行业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同时也需要适应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寻求合作和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欢迎大家继续探讨和交流。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满足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