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将导致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流成本,美国专家对此进行了一笔账分析,指出此举将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这一政策调整可能会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美专家算了一笔账:苦了消费者

自5月2日起,美国取消对中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正式生效,据央视财经报道,所有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小额包裹都将被征收关税,这一变化给习惯网购的美国民众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随着这项政策的实施,美国民众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面临的不仅仅是快递的等待,更是购物车中不断上涨的金额和物流通知的延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仅在2024财年,就有大约13.6亿件包裹以这种方式进入美国,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 路透社指出,这一政策迫使一些电商平台重组物流体系,提高商品售价,并加速在美国建设本地仓库,一些外国品牌已经停止向美国发货,而一些中小企业甚至不得不选择退出美国市场,彭博社进一步指出,部分电商平台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甚至超过一倍,引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广泛抱怨。 不仅是企业受到了影响,美国本土的消费者也感受到了压力,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专家指出,这项政策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他们更依赖于价格较低的跨境电商商品,如衣物、生活用品和小型电子设备等。 卡托研究所研究员帕卡德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表面上看似是对中国的强硬表态,实际上却是在给美国消费者增加税负,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企业和消费者每年合计损失高达470亿美元,而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群体。 这一政策还将给美国海关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可能导致清关时间延长,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估算显示,如果美国政府要对所有小额包裹进行清关征税,那么至少需要新增数十亿美元的预算来扩建系统和增加人手,否则将面临全国性的口岸积压风险。 图中展示的(图片描述)揭示了这一政策给美国消费者带来的困扰,面对这一局面,不少美国专家开始为消费者算起账来,指出这一政策的最终受害者还是广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