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知识网7月8日消息,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厦门大学成功研制出基于锶-90的辐光伏同位素电源样机。该成果为同位素电池在极端环境与特种装备能源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对我国同位素电源技术体系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辐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是一种“辐射-光-电”的二次换能装置。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高能辐射源的同时,通过巧妙设计有效避免了器件本身的辐射损伤,从而确保了电池高功率输出的稳定性和长寿命。
这类电池特别适用于深空探测、深海、极地等恶劣环境中的监测设备及灾害预警系统,可为电子设备提供持续数十年无需维护的能源保障。
为解决传统辐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转换效率低和输出功率低的问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闪烁波导聚光结构的辐光伏锶-90同位素电池,以铈掺杂钆镓铝石榴石(GAGG:Ce)构建聚光波导换能结构,通过锶-90辐射源与该结构进行多层交替耦合与堆叠,有效实现了激发荧光的高效传输和聚光发射,同时结合光谱匹配的AlGaInP光伏组件,大幅增强了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与输出功率。
经测试,单模块样机输出功率达48.9μW(微瓦),能量转换效率高达2.96%。该性能指标已超越国际同类核电池水平。通过多模块集成,可实现毫瓦级输出。未来,配合储能器件,该电池瞬时功率输出有望达到瓦级,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
研究团队下一步将聚焦实际应用需求,致力于持续提升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加速辐光伏电池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