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网红直播带货

网红的尽头就非得是直播带货吗?这事儿现在看,简直就是个笑话!
也就两年前,小杨哥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 疯狂上热搜,抖音粉丝破亿,砸一个亿买下破产科技公司的楼,手下员工过万。可后来呢?被王海追着打假,现在网上几乎看不到他的动态,偶尔只能从别人朋友圈瞥见小杨嫂的影子。
具备 “营业条件” 的小杨哥迟迟不正式下场直播带货,这信号还不够明显吗?网红直播带货的时代,怕是早就凉透了!
内容电商号称符合大家最原始的购物习惯 —— 逛街时的冲动消费。可拉倒吧!线下逛街好歹是自己说了算,线上呢?你能逛到哪,全看平台算法脸色,这算法还天天变着法儿折腾人!
再见,网红直播带货
我认识的做直播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绝大多数都在煎熬,能赚到钱的凤毛麟角。我们自己也试过,结果呢?连那凤毛麟角里的一毛一角都没摸着!
这行业的幸存者效应简直离谱!大家看到的全是平台筛选后的信息偏差,就这还骗得一波又一波人前赴后继,做梦都想靠直播逆天改命、一夜暴富。醒醒吧!一个生意模式,得让参与的人都能有条理地赚到钱,ROI 不是瞎猜,还能养出些优质公司,这才算真的成了。可现在的直播电商呢?全是坑!
当前行业的现状,简直烂到根里了!
  1. 品牌方被逼到绝境:想搞内容?没那能力!买流量成本高到离谱!商家本来就没那么多品牌信息要传递,非逼着高频生产带品牌主张的内容,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前段时间还鼓吹企业老板自己做 IP 带货,可大多老板连持续更新内容都做不到,停更都是迟早的事!那些低频消费的品牌更惨,费劲巴拉获客,结果没复购,搞直播跟搞线上大促似的,最后还把全渠道价格体系搅得一团糟!
  1. 团队成本高到吃人:直播需要庞大的团队 —— 选品、供应链、内容生产、直播运营,得高度配合才能有产出,可这样的团队根本没法批量复制。而且能出成绩的主播、运营、供应链人员,薪酬涨得比火箭还快,卖得越多,成本越高,边际效益差到离谱!过度依靠人的行业,想赚大钱?做梦!
  1. 信任体系早就崩了:平台不管选品和品控,消费者哪敢信平台?全靠主播撑着,可主播的信任能值几个钱?说崩就崩!
  1. 购物体验差到想骂人:消费者上短视频平台,本来是想放松逛逛,结果呢?平台上人是多,有购物需求的没几个。商家越来越多,就像在古城逛街,每走两步就被人拉着进店消费,谁受得了这种骚扰?体验感为零!
  1. 付费流量就是个骗局:平台现在拼命鼓捣商家做付费流量,可这出价机制就是个无底洞!投产比刚有点起色,大家就开始抢用户,出价一路飙升,最后赚的钱全填了流量坑,根本无利可图!时间一长,流量成本只会更高。我早就说过不看好付费流量,这不就是走回平台电商买流量的老路吗?既然都是买流量,何必费那劲做内容、搞直播?现在玩得起付费的,基本都是那些毛利高到离谱的品类,普通商家想都别想!
那直播电商的终局会是啥?我敢说,绝对不是现在这鬼样子!
个人看法,就该这样:
  1. 渠道品牌 IP 得有真东西:像交个朋友、东方甄选、与辉同行那样,选品靠谱,搞点自营产品(类似网易严选),这其实已经是零售品牌了。内容靠主播持续产出,供应链持续优化,在多平台开垂直分店,别把宝全压在单个 IP 或主播身上。名人、明星、网红就当个主播或嘉宾客串下,像商场搭个大舞台就行,别个个都自己建直播间、搞供应链,纯属浪费资源
  1. 品牌方得建渠道矩阵:一边打造官方直播间,得有清晰的流量逻辑,别光知道招主播、买流量,早期可以跟明星、网红合作攒名气,再慢慢培养自己的主播团队;另一边得搞分销机制,像传统渠道分销和微商体系那样,构建新媒体直播和短视频分销机制,招代理商和主播,给他们提供内容赋能 —— 直播切片、标准化话术、剧本、流量运营指导、市场管理等等。再搞矩阵直播间,按人群、地域分,负责分销、客服、私域运营。可现在呢?没几个品牌有这赋能能力,全在瞎搞!
  1. 专业代运营机构该崛起了:直播和短视频这么复杂,未来肯定得有专业服务机构站出来。这些机构得有超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主播矩阵,搞垂直流量池,给垂直领域商家做渠道服务,就像酒仙网、八马茶叶、KKV 那样的垂直集合店。直播和短视频的核心是内容生产,付费流量只能当辅助。只有专业机构带来效率提升,直播电商才算真的能成个好生意!
说到底,现在的直播电商就是个畸形儿,不刮骨疗毒,迟早完蛋!那些还在做梦的,该醒醒了!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再见,网红直播带货-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