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包小可~
生活这摊事,总难免一地鸡毛;谁家的日子,都藏着一本难念的经。
前两天老公刚办了出院,总费用差不多九万八,医保报销后自己掏了两万多。结果呢,一年到头难得着家的大哥,特意给公婆打了电话,让他们给老公拿两万块 —— 理由是大嫂去年身体不好,公婆给了一万,现在得 “一碗水端平”。
可转念一想,我劝老公:“那一万块先收下吧,就当替公婆存着养老金,留着应急用。不然啊,指不定又被大哥榨干了!”
之前遇到过更离谱的事:侄女哮喘急诊,嘴唇都紫了,喘得厉害,大哥兜里就揣着 500 块,急吼吼打电话找老公要救命钱。我偶尔会想,要是换成大哥大嫂自己遇上这事,我们是帮,还是能硬起心肠说不帮?—— 对咱们这年纪的人来说,这问题实在太现实了。
十几年前,大哥也曾有过风光日子。跑电动机生意那会儿,生意刚有起色,就置了房产,开了不到三年的韩系车,直接换成了奥迪 Q5。可后来呢?电商起来了,传统生意得转型,线下得转线上,他偏不思变、不学新东西,渐渐跟不上趟了。再加上账目稀里糊涂,花钱又大手大脚,厂家垫付的货款刚到手,转头就提前花了,窟窿越捅越大,最后只能靠借钱过日子。
每年过年都不敢回家,年二八九就躲到老婆娘家避债。公公婆婆呢,就得在家挡着一波波来要债的人,本该热热闹闹的年,搞得愁云惨淡。同住一个屋檐下,天天听婆婆絮絮叨叨念大哥的事,好心情全没了,倒像是我们欠了别人几百万似的。
大哥的法院传票寄到家里,婆婆急得整宿睡不着。老公帮着处理了好几次,一开始是一两万,后来是三五万…… 债务像雪片似的飞来。最后我们才明白,凭我俩的工资和能力,这窟窿根本填不满。外面借遍了,亲戚那也欠了,光是欠我们的五六万,早就不指望他们还了。
公婆没储蓄,也没退休金。十多年前村里办失地保险,那会儿他们手里一分钱没有,是我们咬着牙凑了钱,硬劝着他俩一次性交了几万块,办了保险。现在俩老人每个月能领 4000 左右,在农村,只要身体硬朗,基本够吃喝了。这要是换了只顾眼前的大哥,公婆恐怕真得喝西北风。可没想到,就连这点生活费,也成了大哥惦记的目标。
侄女每学期的大学学费,都是公婆从养老金里省出来的。大哥呢,大钱赚不来,小钱瞧不上,日子过得不知道节俭,更不懂量入为出。家里的水费、电费单,全绑在老公的银行卡上 —— 赡养公婆、承担家里水电,我们觉得是本分。可大嫂母女住二楼,一个月的空调电费、水费,比一楼公婆加我们三楼一家三口的总和还多。一个月几百,一年下来就是几千,长年累月,真不是小事。我们总觉得,日子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俭,毕竟浪费掉的,都是自己的福报。
我批评老公:“你这行为,跟婆婆惯着‘巨婴’有啥区别?无非是钱多钱少的事,性质一模一样。”
无独有偶,昨天老公睡前说起,大嫂落在车上的消费小票,一次理发花了 180,染个头发更是 700 多,卡里大概还剩 600 多。大嫂早白头,不染确实显老,但这头光鲜也就维持一个月。她在流水线上干一天,工资还不到两百,这么一算,这一头光鲜,得干上十天半个月才够。换作是我,肯定会在能力范围内理性消费—— 毕竟,作为父母,连孩子的学费都负担不起,哪有闲钱这么造?
我们也劝过公婆,让他们自己存点养老金防病,别这么一味纵容孩子。“慈母多败儿” 这话不假,可母亲对孩子,总忍不住掏心掏肺。婆婆自己牙疼得吃不下饭,都舍不得去补牙,却一门心思惯着儿子。过段时间开学,他们怕是又要给侄女交学费了。
对于一个索取型的人来说,你的付出永远是个无底洞,填不满他心里的欲壑。
我劝老公:“人得自私点,为自己活。不然你的付出会被当成习惯,到最后就成了天经地义,哪还有什么感恩?一百次好,只要有一次不好,之前的好就全被抹掉了。”
其实同住一栋楼,我们过得也闹心。除了夏天,大嫂娘俩洗完澡,太阳能的热水就被放空了,重新上满水加热又得一个多小时。可我们一家三口洗完,总能剩个两三格。有时候晚上八九点太晚,我们就连澡都没法洗。每次老公抱怨,我就怼他:“要是住这儿就得接受现状;要是受不了又改不了别人,就改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出口 ——搬出去单过。”
老公舍不得公婆,怕他们孤单,我们一直没搬。那套精装了五年多的改善房,每年交着三千多物业费,就这么空着。老公每天给公婆备好早餐,早晚都去问候,我们却一天天听着婆婆为大儿子操心。长时间待在这种负能量环境里,耗损的可是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是生活真免不了一地鸡毛,不如学着把这些鸡毛拾掇起来,扎成把掸子,用来扫一扫日子里的灰。多滋养自己,多爱自己一点。既然没法远离,至少得守住边界。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