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就现在这光景,别说 50 万了,手里能有 10 万、20 万应急的,都算本事了。尤其这两年,钱越来越难挣,花钱的地方却一分没少。每月工资到手,精打细算省着花,可钱还是像长了腿似的往外跑,想存点钱,太难了。
但再难,大家伙儿也都在硬扛着,谁也没轻易说放弃。毕竟心里都揣着对好日子的盼头,总觉得熬过去,总能等到柳暗花明的那天。
咱普通人改变不了大环境,但能调整自己。换个心态,换种用钱的思路,把眼下的压力当考验,不焦虑、不急躁,慢慢往前走就好。
《金钱心理学》里有句话我挺认同:存钱不一定非得为了某个具体目标。书里说:“当你存钱不是为了买某样东西时,反而会有更多选择和自由。你可以安心等着,也能随时拿出来用。这笔钱能给你足够的时间琢磨,根据情况随时变方向。”
所以啊,只要好好规划,认真执行,钱总能一点点攒起来。不管多少,都是咱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底气。
1. 不瞎花钱,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
老话说得好:花每一分钱都得琢磨琢磨,想想没钱时的难,别脑子一热就乱花钱。
这话太实在了。冲动消费的时候看着挺爽,回头往往是一堆麻烦和日子的窘迫。千万别为了一时痛快,把自己套进消费的坑里。
我认识个朋友,前年跟风买了套改善房,当时觉得首付咬咬牙能扛住。结果没过半年,公司效益下滑,他工资降了不少。上有老下有小,每月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后来老人生病急用钱,他急得满嘴起泡,直后悔当初不该硬撑着换房。可房子买了,这时候卖就得亏一大笔,太不划算。
所以啊,买大件的时候,尤其是非必需品,千万别急着下手,多想想、多盘算盘算。更别借钱消费,负债这东西,很容易把人拖进穷坑里爬不出来。
2. 不管挣多挣少,先养成存钱的小习惯
经常有朋友跟我说:“挣得少,花得多,根本存不下钱。” 这话我以前也信,后来慢慢摸索,才发现每个月多少能攒点了。说白了,就是:多存点、少花点、抠门点、再想办法多挣点。
我一直觉得,没有存不下钱的人,只有不想存钱的人。存不了多的,还不能存点少的?一个月存个三百五百总可以吧?别嫌少,日积月累,小钱也能变多。
花钱这事儿,就像家里的水龙头。如果每月进账是固定的,平时把龙头关紧点,等真遇到想要的东西,再一下子打开。要是天天都开着小缝流水,真到急用的时候,肯定没水了。
咱普通人挣钱不容易,要是不算着花,那点工资很快就花在柴米油盐里没影了。只有好好规划怎么花钱,每天记记账,定期看看花了多少、剩了多少,才能让钱越攒越多,形成好循环。
3. 存钱这事儿,得有长期主义思维
我发现不少人刚开始存钱挺有劲儿,存一阵子就觉得没意思,要么放弃了,要么忍不住报复性消费,这可不行。其实可以给自己设点小目标,达成了就奖励一下自己,增加点乐趣,这样更容易坚持。别把自己逼太紧,只存不花也不对,存钱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不是跟自己较劲。
用长期的眼光看存钱,就不会总盯着眼前的得失了。一个月、两个月没存下钱,没关系,后面还有好几个月;今年没存着,明年再努力,啥时候开始都不晚。老话不也说嘛,种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很喜欢一句话:别太纠结现在,也别太担心将来。等经历多了就会发现,眼前的风景早就不一样了。人生没白走的路,只要一直往前挪,天总会亮的。
说到底,脑子里想啥,决定了你能挣多少钱。多琢磨琢磨,把劲儿用对地方,好运自然会来。
至于存钱,放平心态,接受偶尔的迷茫、不安和遗憾,调整好状态,找到接着往前攒的动力,慢慢攒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