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重要的协议,为啥选在高尔夫球场?
说白了,特朗普本来是去自家投资的球场剪彩的,签协议不过是给冯德莱恩一个面子,顺带手的事。
从这态度就能看出,谁主动、谁被动,早就一目了然了。
一、从 “休战” 到 “翻脸”:美国又拿钢铝关税开刀
3 月 12 日,美国突然宣布对欧盟钢铁、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这操作其实不新鲜 ——2018 年特朗普就干过一回,当时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进口钢铁、铝分别加征 25% 和 10% 关税,欧洲首当其冲。
要知道,欧洲钢铁行业虽然不如从前,但仍是支柱产业,遍布 22 个成员国,光就业岗位就超 260 万个。真要是被加税,整个行业估计得萎缩大半。
所以 2021 年,欧洲跟美国谈了个 “休战协议”:暂停互征关税,改用配额制搞钢铁、铝贸易。本以为能安稳几年,没想到特朗普这次上任才俩月,就把协议撕了。
更狠的是,4 月 2 日,美国又对全球加征 “对等关税”,欧盟直接被划到 20% 的档。
直到 5 月 8 日美英签了贸易协议,5 月 12 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共识,欧洲才慌了,5 月 16 日赶紧递上谈判文本 —— 这时候才想起着急,早干嘛去了?
二、谈判桌上的拉扯:欧洲想要的,美国一个都不给
欧盟谈判时提了三个条件,现在看简直像笑话:
还放狠话:不答应就按原计划反制。
僵持到 5 月 23 日,特朗普不耐烦了,说 6 月 1 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 50% 关税,钢铝也涨到 50%。
欧盟嘴上说 “怒了”,要对美国波本威士忌、哈雷摩托车加征 50% 关税报复,背地里冯德莱恩却给特朗普打了电话 “求饶”。特朗普 “宽宏大量” 地暂缓了 50% 关税,把谈判期限延到 7 月 9 日 —— 但钢铝 50% 关税这一条,咬死不松口。
这段时间,欧盟表面上挺硬:冯德莱恩说要扩大反制范围,德法领导人频繁跟中国互动,甚至放风要访华,意思是 “你逼急了我就找中国”。
可特朗普根本不吃这套,7 月 12 日直接放话:8 月 1 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 30% 关税。
这下欧盟彻底慌了。哪怕双巨头跑了趟中国协调立场,也明白大势已去。
最终,冯德莱恩 “屈尊” 去了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签了协议。
三、协议内容曝光:欧洲想要的全没得到,还得倒贴钱
从双方透露出的信息看,协议就三条核心内容,条条都在割欧洲的肉:
- 美国对欧盟大多数商品征收 15% 关税,欧洲得开放市场;
- 欧盟在现有基础上,再给美国投资 6000 亿美元;
- 买 7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再加数百亿美国军火。
对比欧盟最初的三个条件,一条都没实现。
就这样,冯德莱恩还说 “15% 是最佳结果”。
更讽刺的是,协议签完才几小时,双方就开始 “各说各话”:
等于说,欧洲开放了市场、答应了投资、承诺了买能源,结果最在意的钢铝关税都没搞定 —— 这几个月纯属白忙活。
四、欧洲为啥这么快 “跪了”?根本没底气硬刚
很多人纳闷:五六月份欧盟不是挺硬气吗?怎么说妥协就妥协了?
核心原因:欧洲根本没跟美国硬刚的底气。
-
对美依赖太深:几十年的大西洋联盟,让欧洲在安全、技术、产业链上都被美国捏着把柄。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近 2000 亿欧元,真闹翻了,欧洲损失更大 —— 就像离了对方活不了的夫妻,吵架再凶也不敢真离婚。
特朗普也摸透了欧洲的软肋,一会儿说 “跟越南签协议了”,一会儿定 “8 月 1 日最后期限”,吓得欧盟内部动摇分子纷纷跳出来逼谈判团队 “赶紧签,消除不确定性”。
对冯德莱恩来说,签一份模糊的框架协议,总比谈崩了强:先止损,具体细节以后再撕,还能给自己捞个 “忍辱负重” 的政治形象 —— 典型的政客操作。
五、这协议对欧洲意味着什么?可能成 “美国经济殖民地”
表面看,欧洲好像保住了对美出口,但代价太大了:
-
能源、安全被绑架:7500 亿美元买美国能源,可全球海运能力不足,欧洲能源价格必然上涨,更逼企业迁去美国;买美国军火,等于把欧洲军火工业往死里整,以后彻底没战略自主权。
就像有欧洲人吐槽的:“这哪是谈判?就是华盛顿定规矩,布鲁塞尔照着签。欧洲买得越多,依赖就越深,最后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六、对中国来说:压力更大,但底气也更足
美欧签协议,最失望的可能是期待 “中欧并肩抗美” 的人。但其实,欧洲靠不住早有迹象:
接下来,欧洲很可能跟着美国在关税、产业链上针对中国,中国出口压力会更大。
但别怕:
- 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自主发展根基稳;
- 14 亿人的大市场,谁也离不开;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总能迎难而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 2.9%,出口增长 7.2%,韧性摆在这儿。
美欧签他们的协议,我们走自己的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