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

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

 

7 月 27 日,刚离开中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马不停蹄飞到英国苏格兰的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和特朗普签了份美欧关税协议

 

这么重要的协议,为啥选在高尔夫球场?

 

说白了,特朗普本来是去自家投资的球场剪彩的,签协议不过是给冯德莱恩一个面子,顺带手的事。

 

从这态度就能看出,谁主动、谁被动,早就一目了然了。

 

果然,协议内容一公布,欧洲舆论炸了锅。《金融时报》直言不讳:欧盟这是彻底向特朗普低头了。

一、从 “休战” 到 “翻脸”:美国又拿钢铝关

这事儿得从 20253 月说起。

 

3 月 12 日,美国突然宣布对欧盟钢铁、铝产品加征 25% 关税。这操作其实不新鲜 ——2018 年特朗普就干过一回,当时以 “国家安全” 为由,对进口钢铁、铝分别加征 25% 和 10% 关税,欧洲首当其冲。

 

要知道,欧洲钢铁行业虽然不如从前,但仍是支柱产业,遍布 22 个成员国,光就业岗位就超 260 万个。真要是被加税,整个行业估计得萎缩大半。

 

所以 2021 年,欧洲跟美国谈了个 “休战协议”:暂停互征关税,改用配额制搞钢铁、铝贸易。本以为能安稳几年,没想到特朗普这次上任才俩月,就把协议撕了。

 

更狠的是,4 月 2 日,美国又对全球加征 “对等关税”,欧盟直接被划到 20% 的档。

 

一开始,欧盟还硬气了一把,说要反制:对美国摩托车、威士忌等价值 260 亿欧的商品,加征最高 25% 关税,4 月 15 日就实施。

 

结果呢?特朗普 4 月 9 日说 “关税推迟 90 天”,欧盟立马产生幻觉,觉得 “还有戏”,开始磨磨蹭蹭不谈判,想先看看中美博弈的结果。

 

直到 5 月 8 日美英签了贸易协议,5 月 12 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共识,欧洲才慌了,5 月 16 日赶紧递上谈判文本 —— 这时候才想起着急,早干嘛去了?

二、谈判桌上的拉扯:欧洲想要的,美国一个都不给

欧盟谈判时提了三个条件,现在看简直像笑话:

 

  1. 欧美工业品互免关税;
  2. 就算要加税,也得比英国的 10% 低(欧盟觉得自己比英国 “高级”);
  3. 4 月 2 日之前的钢铝关税必须取消

 

还放狠话:不答应就按原计划反制。

 

但欧盟显然低估了特朗普的 “MAGA 计划”—— 对他来说,加关税不只是贸易问题,更是政治工具:通过 “敲打欧洲” 巩固基本盘,毕竟在他的叙事里,“欧洲占美国便宜”、“欧盟就是为了搞垮美国”。

 

果然,特朗普直接拒绝 “零关税”,还撂下话:想谈可以,先买 3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

 

僵持到 5 月 23 日,特朗普不耐烦了,说 6 月 1 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 50% 关税,钢铝也涨到 50%。

 

欧盟嘴上说 “怒了”,要对美国波本威士忌、哈雷摩托加征 50% 关税报复,背地里冯德莱恩却给特朗普打了电话 “求饶”。特朗普 “宽宏大量” 地暂缓了 50% 关税,把谈判期限延到 7 月 9 日 —— 但钢铝 50% 关税这一条,咬死不松口。

 

这段时间,欧盟表面上挺硬:冯德莱恩说要扩大反制范围,德法领导人频繁跟中国互动,甚至放风要访华,意思是 “你逼急了我就找中国”。

 

可特朗普根本不吃这套,7 月 12 日直接放话:8 月 1 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 30% 关税。

 

这下欧盟彻底慌了。哪怕双巨头跑了趟中国协调立场,也明白大势已去。

 

最终,冯德莱恩 “屈尊” 去了特朗普的高尔夫球场,签了协议。

三、协议内容曝光:欧洲想要的全没得到,还得倒贴钱

从双方透露出的信息看,协议就三条核心内容,条条都在割欧洲的肉:

 

  1. 美国对欧盟大多数商品征收 15% 关税,欧洲得开放市场
  2. 欧盟在现有基础上,再给美国投资 6000 亿美元;
  3. 买 7500 亿美元美国能源,再加数百亿美国军火。

 

对比欧盟最初的三个条件,一条都没实现

 

就这样,冯德莱恩还说 “15% 是最佳结果”。

 

更讽刺的是,协议签完才几小时,双方就开始 “各说各话”:

 

  • 冯德莱恩说 “钢铝关税会削减,继续配额制”,美国官员却说 “协议不管钢铝,还按 50% 来”;
  • 冯德莱恩说药品适用 15% 关税,美国却表示 “未来 3 周要调查,触及条款照样加税”。

 

等于说,欧洲开放了市场、答应了投资、承诺了买能源,结果最在意的钢铝关税都没搞定 —— 这几个月纯属白忙活。

 

难怪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骂这是 “以欧洲利益为代价的政治作秀”,法国右翼勒庞更狠,说这协议 “堪比《凡尔赛条约》,是政治、经济、道德的三重惨败”。

四、欧洲为啥这么快 “跪了”?根本没底气硬刚

很多人纳闷:五六月份欧盟不是挺硬气吗?怎么说妥协就妥协了?

 

核心原因:欧洲根本没跟美国硬刚的底气。

 

  • 反制力度差太远:美国关税涉及欧盟 70% 对美出口(3800 亿欧元),欧盟反制只敢拿 260 亿欧元下手,还不到美国的 8%。欧盟官员还自我安慰 “不搞针锋相对”,这不是怂是什么
  • 对美依赖太深:几十年的大西洋联盟,让欧洲在安全、技术、产业链上都被美国捏着把柄。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近 2000 亿欧元,真闹翻了,欧洲损失更大 —— 就像离了对方活不了的夫妻,吵架再凶也不敢真离婚。
  • 内部四分五裂:德国想优先保汽车关税,法国喊着要强硬反制,爱尔兰意大利因为自家酒类可能被报复,撒泼打滚要移除反制清单…… 各有各的小算盘,根本没法形成合力。

 

特朗普也摸透了欧洲的软肋,一会儿说 “跟越南签协议了”,一会儿定 “8 月 1 日最后期限”,吓得欧盟内部动摇分子纷纷跳出来逼谈判团队 “赶紧签,消除不确定性”。

 

对冯德莱恩来说,签一份模糊的框架协议,总比谈崩了强:先止损,具体细节以后再撕,还能给自己捞个 “忍辱负重” 的政治形象 —— 典型的政客操作。

五、这协议对欧洲意味着什么?可能成 “美国经济殖民地”

表面看,欧洲好像保住了对美出口,但代价太大了:

 

  • 市场彻底开放:协议要求欧盟修改或暂停 40 种 “非关税壁垒”(比如环保、劳工标准),以后美国商品进欧洲畅通无阻。欧洲农牧产品、能源、信息服务市场,迟早被美国抢占。
  • 产业被掏空:6000 亿美元新增投资,最后还是得企业分摊。现在欧洲企业已经因为成本高倒闭、外迁了不少,再被逼着去美国投资,本土产业只会更凋零。
  • 能源、安全被绑架:7500 亿美元买美国能源,可全球海运能力不足,欧洲能源价格必然上涨,更逼企业迁去美国;买美国军火,等于把欧洲军火工业往死里整,以后彻底没战略自主权。

 

就像有欧洲人吐槽的:“这哪是谈判?就是华盛顿定规矩,布鲁塞尔照着签。欧洲买得越多,依赖就越深,最后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六、对中国来说:压力更大,但底气也更足

美欧签协议,最失望的可能是期待 “中欧并肩抗美” 的人。但其实,欧洲靠不住早有迹象:

 

6 月欧盟制裁中国银行,禁止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采购,冯德莱恩还威胁取消访华…… 就算来了中国,也提一堆无理要求(断供俄罗斯、解决 “产能过剩”、取消稀土管制),根本没真心合作的意思。

 

接下来,欧洲很可能跟着美国在关税、产业链上针对中国,中国出口压力会更大。

 

但别怕:

 

  • 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自主发展根基稳;
  • 14 亿人的大市场,谁也离不开;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总能迎难而上。

 

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 2.9%,出口增长 7.2%,韧性摆在这儿。

 

历史早证明:中国从没怕过压力。越南、日本、欧洲可以跪,但中国不会 —— 这不是傲慢,是五千年文明攒下的底气。

 

美欧签他们的协议,我们走自己的路就行。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这一份协议,意味着欧洲彻底被美国经济殖民-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