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越来越多人后知后觉:手里的饭碗,好像没那么稳了。
可真到慌了神的时候才明白,这事儿早有预兆。就像一口烧干锅,几年前就开始冒黑烟,只是那会儿大家都假装没看见。
2025 这年,不过是所有人的 “安稳幻觉” 一起碎了而已。
老东家表面看着光鲜,背地里早开始偷偷减员。
一波又一波
的人收拾东西走人,轮到我时,人事连客套话都省了,一张纸甩过来,“明天不用
来了”。
本想换家
公司喘口气,结果试用期快满时,部门突然宣布合并 —— 我这刚端上桌的新饭碗,直接被人端走了。
接下来的两年,我换了三次
工作,没一次长久:不是项目突然被砍,就是公司没钱发
工资。延迟发薪、绩效打折、年终奖
取消…… 最后
都是一句轻飘飘的 “你走吧”。
到现在,身边不少朋友都 “待业在家”,网上也开始有人聊这事儿。大家才后知后觉:怎么突然之间,这么多人没了工作?

只是前几年,谁都不敢说实话。
企业悄悄收缩业务,
员工怕丢工作不敢吭声,连新闻都尽量模糊处理,生怕一句话捅破那层窗户纸。
2025 年不是情况突然变糟了,是实在遮不住了。
你没工资交房租,朋友在家待业,楼下的便利店都关了门 —— 这时候才明白,
问题早就堵到家门口了。
总有人觉得 “只要不说,坏事就不会发生”。可现实从不给缓冲期:岗位一个个消失,工资一月月缩水,连逛街时
都能感觉到,路边的店铺冷清了不少。
好多公司哪是在经营啊,不过是在硬撑着体面。
裁员不给
赔偿,玩各种花样逼你走;绩效考核搞得像找茬,想让你主动
离职,连句像样的说法都没有。
沉默的人越来越多了。
2021 年,还有人在网上
吐槽裁员的糟心事;2022 年,偶尔能刷到 “裸辞
计划表”;
到了今年,连抱怨的人都没了。
大家都在憋着,怕说多了招人嫌,更怕明天连杯
咖啡都喝不起。
可
情绪能憋,日子不能。房租该交还得交,
孩子学费一分不能少,
车贷房贷也不会因为你 “最近很难” 就暂停扣款。
真有人就此躺平了吗?不全是。
有人半夜还在啃教材考证,有人放下体面跑起了
外卖,有人回了老家开起了小餐馆…… 这些选择未必能逆天改命,但至少是在跟命运较劲,总比蹲在原地等死强。
现在最难的,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岗位朝不保夕,方向乱成一团麻。网上信息满天飞,靠谱的没几条。
你刷到朋友晒新公司工位,转头就听说他不过是被调岗,很快又被
边缘化;你听说某行业回暖,兴冲冲投了简历,结果上个月刚入职,下个月部门就解散了。
所以啊,别再幻想 “熬一熬就过去了”。这不是哪个行业的风口问题,是底下的地基松了。
不想跟着往下掉,就得自己找路子:换个赛道,学个新本事,哪怕是逼自己变通一点。
这年头,光靠 “忠诚” 和 “努力”,真保不住饭碗。多攒点本事,多留条后路,心里那点不服输的劲儿,千万别丢。
我是包小可,在跌跌撞撞里明白:日子难的时候,能靠的只有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算路不好走,也得一步步往前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