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个帖子,是个 30 多岁的中年人在网上树洞碎碎念,说自己最近迷上了存钱 —— 那种偷偷攒钱的快乐,藏都藏不住。
人到中年才琢磨明白:想存住钱,就得闷声发大财。哪怕是至亲,也得把嘴闭紧了。
普通人的存钱 “天花板”,其实是自己设的
常听人说:“普通人能存 30 万,就到顶了。”
说实话,我家当初存到 30 万的时候,也差点跟风买房,还好赶上房价下行,没敢下手。现在想想,那回真是歪打正着,才算捅破了 30 万的 “天花板”。
还有人总掉在 “存钱怪圈” 里:好不容易存点,立马就有事得花出去。这时候真得看看身边 —— 是不是太多人知道你在存钱了?
我有个亲戚就这样,平时朋友多,嘴又不严实,别人一听说他手里有余钱,就找他借。你借我借,他又不好意思催还,自己手里永远存不住整钱。
想打破 30 万的坎儿,得有点 “定力”:别总盯着车啊房啊,别跟人瞎聊钱的事,赚来的钱攥紧了,别轻易动。
不想存不住钱?先把这些话挡在门外
不管在哪儿,总有人在你耳边念叨:
“赚钱不就是为了花吗?省着干啥?”
“存钱没用,通胀一来,钱就不值钱了!”
“会花钱才会赚钱,你看那谁谁谁……”
这些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语气还特肯定,其实说白了,就是没吃过缺钱的苦,没明白存钱的重要性。
人这东西,靠近啥圈子就容易受啥影响,老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真没说错。
想做成一件事,就得往做成的人堆里扎,多问问经验;想存钱,就得靠近会过日子的人,至少离那些 “月光族” 远点儿。
我开始存钱后,改了不少毛病:
真有情商的人,不会当面说三道四;背后瞎嘀咕的,随他们去呗。要是有人当面呛你,就当没听见 —— 总不能因为别人一句话,乱了自己的阵脚。
闷头存钱的日子,其实更踏实
没多少存款的时候,家里过节总得搞点 “仪式感”:买花、买新衣服、添首饰,好像不花点钱就不像过节。
开始存钱后,仪式感变了:一家人找个小馆子吃顿好的,聊聊家常,就挺满足。
闷头存钱这几年,家里开支大头就剩下吃吃喝喝,恩格尔系数看着是高了,但存款数字蹭蹭涨,心里踏实得很。
那些天天喊着 “我要存钱” 的人,往往存不住多少;反倒是那些闷不吭声的,悄悄就成了 “存钱王者”。
钱这东西,有时候就像海绵里的水,你不声不响挤一挤,慢慢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