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借钱的人都是什么人

为啥有人放着正规渠道不用,偏要找熟人借钱?

大家好,我是包小可~
现在信用体系这么发达,成年人想借钱,正规渠道其实不少:银行贷款信用卡分期、互联网金融平台…… 甚至还有人敢碰高利贷。
但这些渠道有个共同点:** 要付成本,还得按时平台…… 甚至还有人敢碰高利贷。
但这些渠道有个共同点:要付成本,还得按时还。对借钱的人来说,欠了钱想赖账几乎不可能。
可偏偏有人放着这些渠道不用,非得找同事、朋友、亲戚开口。
找你借钱的人都是什么人
为啥?
因为对借钱的人来说,找熟人借钱几乎零成本,风险也最小
反过来,这对被借钱的人来说,就成了成本无限大、风险无限高的事。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一对儿。赚钱时,很多人盯着高回报,忘了背后的高风险;借钱时,自然也想找零成本、零风险的路子,最好借了不用还。
这么看,借钱这事儿,本质上就是一方把经济风险,原封不动地转嫁给了另一方
只不过转嫁之前,总会裹上层层包装:说尽好话、放低姿态、卖惨博同情…… 表面温情脉脉,实则满肚子算计,就为了让你心甘情愿接下这摊子风险。
可钱一旦借出去,之前的甜言蜜语多半烟消云散,剩下的可能只有要不回来的债,和越来越淡的关系。
那些容易被情感或道德绑架的人,钱借出去后,损失的往往不只是钱,还有曾经看重的友情、亲情。
其实,找人借钱的人,大多已经陷入了资金困境。至于是怎么掉进去的,此刻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是走正规渠道 —— 贷款、信用卡分期之类的,ta 得承担不小的代价。
而 ta 不想承担,或者早就把正规渠道用完了,实在扛不动了。
去银行贷款,得有抵押物或收入证明,还得付利息。万一还不上,征信变黑,法院可能还会强制执行。
但找熟人借就不一样了:没合同约束,没利息,甚至没违约成本
这种借钱的逻辑,靠的不是诚信,而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咱们是好同事 / 好朋友 / 一家人,你能看着我掉坑里不管吗?”
这一句,不懂拒绝的人,多半就中招了。
等你想把钱要回来的时候,对方又会换套说辞:“我都这么难了,你还像黄世仁似的催?我可是可怜的杨白劳啊!”
这时候,讨债的和欠债的,身份彻底反过来了
当初借钱时,人家装孙子;现在你要债,你得装孙子 —— 这大概就是借钱的 “利息” 吧。
亲情友情,就在这种绑架游戏里反复煎熬,最后可能在钱面前碎成渣。兄弟姐妹为钱反目,亲朋好友因债陌路,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其实,开口借钱的那一刻,两个危机就摆在眼前:经济危机,和道德危机
最后这俩危机往往一起爆发 —— 还不上,或者干脆不还,意味着诚信和情分全没了。
可对有些人来说,这些早就不重要了。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活得像下道里的老鼠,哪还顾得上借钱人的情分?
从人性来看,那些总找人借钱的人,早就习惯了把借钱从经济行为,变成道德选择。仿佛你不借,就是背叛友谊,就是见死不救。
同样从人性出发,他们多半没了契约精神。借钱时拍着胸脯保证,还钱时找尽借口推脱。你催得紧了,ta 反倒说你斤斤计较,没同情心。
这些人早就把黑白颠倒了,在道德面前彻底站不住
从经济学角度看,习惯借钱过日子的人,信用早破产了,却总幻想东山再起。这种行为,其实是在消耗社会资源,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久而久之,借钱就变成了骗钱。骗不下去了,甚至可能走上诈骗的路,浑身都是负资产
这种人,不是垃圾什么
他们就像社交圈里的病毒,总在找下一个 “宿主” 转嫁债务。从借钱那天起,就不再创造价值,只知道消耗别人的善意和信任。
更关键的是,一旦你把钱借给他们,你就成了他们眼里的提款机,会一次又一次来找你。
老话都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借钱的人,会在同类里宣传:“某某好说话,会借钱。”
所以你借给了 A,过阵子 A 的同类 B 就可能找上门 —— 你成了借钱圈里的 “冤大头”。
总结下来,这类人就是:自己不产生价值,却消耗他人资源;自己不解决问题,却把问题甩给别人;自己不承担责任,却要别人为自己买单
大概一年多前,招聘时我认识了一个生意失败的人。他因为认知有限,把钱投到了不懂的领域,最后血本无归。
前几个月,他说一直关注我的公众号,夸我的文章深度、有思想…… 过了几天,开始说自己多不容易,日子多苦…… 再后来,就试探着向我借钱,说就几百,发了工资就还。
我把几百块借给他后,他又说工资没发下来,接着借。在他看来,我已经有了沉没成本,只能继续借,不然连之前的钱都要不回了。
前后我一共借了 1300 块。说实话,这钱我本来就没指望他还,也知道他压根没想还。
我其实是在做实验。
几年前读过一篇文章《若要一身轻,那就别欠债》。我原以为债分经济上的和情感上的,可那篇文章提到了因果和业力。
个人都会不经意间产生因果和业力。经济上的还好说,1300 块对我来说,也就一顿饭钱。
而且这些年,除了他,我没再借给谁钱。
因果和业力这东西,自己解决不了,总得有人替着扛,不是吗?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腹黑。但他借钱时我确实想过,略微借点,总好过他去做更出格的事。
钱这东西,能检验人性,也能毁掉关系。那些动不动就找人借钱的人,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他们的行为模式,真的像垃圾一样,会污染你的生活。
既然都是垃圾了,多背负点别的,也算发挥点 “作用”。
所以,远离这些人,是自我保护。略微借点给他们,不指望还,或许对你也有好处。
时代越来越不确定,守护好自己的财富,守住自己的底线,量力而行,才是对自己负责。
在不影响生活、不被道德绑架的前提下,对那些毫无节制借钱的 “垃圾人”,哪怕只是小额借款,也别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负担。借出去一点,或许能帮你分担些业力。
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任何想用道德绑架你的人,都不值得你掏真心 —— 不借,也罢。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生活的主导权不在银行卡的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找你借钱的人都是什么人-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