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变的

这两年,我悄悄变成了另一个人

大家好呀,我是包小可~
这两年,明显察觉到自己身上的一些变化,说出来你们可能也会有共鸣。
以前的我,是个好莱坞电影迷,剧情片、奥斯卡佳片、文艺片、漫威宇宙、各种小众佳作,只要是新出的,都不想错过。可现在,我对国产主旋律影视作品彻底着了迷,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1921》《辛亥革命》《决战时刻》《八佰》《志愿军 1、2》…… 翻出来一部部重看。
说真的,以前没觉得这类影片有多惊艳,现在是打心底里觉得 “真好看”!历史的还原度和演员的演绎,简直融合得恰到好处。从宣统退位、辛亥革命,到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分分合合,再到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内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中国近代史越看越有味道。
人是会变的人是会变的
上学时总后悔没好好学历史,现在倒成了主动去了解的人。按理说这该是高中课程的内容,可实不相瞒,这一段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细枝末节、逻辑脉络,我是这两年才彻底捋清楚的。
不止历史题材,《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这些 “高伟正” 的作品,现在都能让我获得特别棒的观影体验 —— 感动、兴奋、自豪、高兴,各种情绪交织。
以前看 “阿汤哥扒飞机” 会瞪大眼睛觉得震撼,现在却只有五星红旗飘扬的画面,能让我上腺素飙升
还有个变化,我从电影狂热分子变成了追剧发烧友。以前绝不会让自己错过任何一部新上映的大片,现在呢?错过了就错过了,能看就看,不看也没啥可惜的。
我爱上了追剧这种 “吸收营养” 的方式,大概是从《山花烂漫时》开始的,一部剧播完就接着追下一部。以前总觉得电视剧的制作准比电影差远了,现在回头看,是自己太狭隘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我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我并不抗拒,反而坦然接受了这种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身体状态和喜好会变得更成熟、平和、沉稳。有时候真觉得 “意志干不过细胞”,不服老不行。
王晶解释 “周星驰为什么不再演戏” 时说过: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就没法面对和接受自己年轻时那种蹦蹦跳跳的状态了。我对这话的理解带点悲观 —— 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变得稳重,价值观也变了,就接受不了自己以前那种 “小丑” 模样,甚至会觉得尴尬羞愧。他不是不想演,是真的演不出当年的感觉了。
往往是事情改变人,人很难去改变事情。你经历的事、所处的环境、赖以生存的方式,都在慢慢重塑你。
听说人类体内的细胞每 7 年就会全部更新一遍,也就是说每隔 7 年,你就成了 “另一个人”,只有记忆在延续。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自己的思想、爱好、脾气、性格,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
这大概就是细胞更换的结果吧,字面意义上的 “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就像一块硬盘,从老机子拆下来装到新机子上,除了里面的文件(记忆)还在,两台机子的性能、内核早就不同了。
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不公平 —— 你接触的是多年前的他,评价也基于过去的印象。如果现在还拿老眼光看他、跟别人谈论他,对这个人来说挺不公平的。
毕竟,人是会变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平和地接受并欣赏各个版本的自己 ——2.03.0、4.0…… 每一个阶段的改变,都是时光给的礼物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人是会变的-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