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GBE商业地产与零售创新论坛在上海召开。商业地产领域的决策者们齐聚于此,共同面对一道紧迫的考题:在“双碳”目标与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实现建筑的节能高效运行?这一挑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在这场高规格的行业闭门会议中,海尔作为行业唯一受邀分享实战经验的代表登场,并荣获“年度最佳供应商”大奖。当众多方案尚停留于规划阶段,海尔已展现出被市场广泛验证的成果:中国TOP30地产企业,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与海尔深度合作。这绝非偶然,而是市场对其节能低碳、专业服务投下的信任票。
从超高层建筑到商业综合体,从星级酒店到服务式公寓,一场由用户需求驱动的绿色转型正在发生。
新旧建筑同步破题。在济南华润置地一新建产业园,超高层写字楼通过分层布局方案,同时满足不同租户集中控制、功能分区、分户计费等功能,实现空调系统“按需供能”。而为了摆脱老旧设备带来的高能耗、维修成本高的问题,北京一办公楼改造则用“5不4省”方案,仅更换内外机主设备,不影响日常工作安排,运行能耗降低30%。
细分业态重构运营逻辑。深圳招商地产用的中国首套磁悬浮机组,运行16年后仍比同类建筑节能30%以上、比同类主机节能52%;华润置地一个万象城影院通过分布式能源方案,实现独立计费和管理;在不同星级酒店中,通过废热回收、热泵技术应用,获得免费热水,综合能耗下降30%;针对年轻人较多的公寓项目,还有快速冷热、静音品质方案。
综合来看,海尔获得TOP30地产商青睐的核心在于三重价值:一是技术耐用性,超过十年的用户实测数据,验证长效收益;二是场景适配力,从超高层到老旧建筑、从综合体分区到公寓静音,精准匹配需求;三是减碳可量化,单个项目年减碳541吨等数据让ESG目标具象可感。
“这标志着节能从环保指标变为经营刚需。”论坛观察员指出,“当建筑能耗占运营成本超40%,海尔方案的价值在于将减碳转化为可计算的成本优势——省电50%、年省百万电费,这些才是地产商持续合作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