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vivo在上海发布了他们的年度重磅新品X300系列,作为国产拍照机新的扛鼎之作,发布会后vivo的产品经理也是接受了媒体的群访,跟大家聊了不少这款产品研发背后的故事。
这次vivo只发布了X300和X300 Pro两款产品,标准版可以看做是之前X200 Pro mini的升级,对于这样的调整,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接受采访时直言,这次X300标准版的产品定义,跟过去X90、 X100那时候不一样。
vivo蔡司2亿影像大小王,这两款产品影像都很强,可能最大的差异是尺寸的差异,有很多的用户想要小尺寸,也在乎特别好的影像,也有看演唱会的需求,所以是基于用户需求来做的产品。”
从X80开始vivo正式开始做比较多的高端的真旗舰产品,在过去三四年间,一步一步稳步走也改变了大家目前对于我们国产特别是蓝厂高端旗舰的看法。
一些过去对品牌接受门槛较高的年轻人也在涌入vivo的产品,毕竟vivo提供的不管是游戏、性能、影像,是符合现在真正的旗舰用户核心需求。
当被问及越来越多手机品牌纷纷加入了2亿像素的过程中,vivo有哪些护城河的技术可以不惧友商的竞争时,vivo X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表示:
回头看三年前,整个行业对“亿级高像素”的态度其实是非常谨慎的。那时无论是“四合一”还是“九合一”方案,都因为成像表现不稳定、算法损失严重而被质疑。
到了X100 Ultra,我们决定再次挑战这一方向。宣传声势很大,但坦率地说,当时我们自己心里也有压力——能不能真正把它做成,不是噱头?这其实是我们内部反复论证、花了好几年才敢定下来的方向。
我们攻克了小像素在十六合一(4×4)结构下的感光与解析难题,也解决了高像素算法损失大的问题。我们的核心算法几乎不依赖通用方案,而是完全自研,以保持画质的纯净度和细节表现。这一整套能力是靠时间磨出来的。
当然,高像素并不是没有代价。它天然更容易受防抖、透镜透过率、色彩解析等多因素影响。举个例子,2亿像素长焦相当于在两节杆子上去够一个远处的物体——你稍微一抖,前端的晃动就被成倍放大。如果防抖等级不够,就会直接影响成像稳定性。所以我们必须在光学结构、防抖能力、算法修正上同步强化,才能真正让2亿像素“可用、好用”。
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踩过很多坑,和供应商一起共研、定制解决方案。正因为如此,我们始终坚持“自研+共研”的方法论。未来,我们的部分成果也会逐步开放到公版方案中。我们认为,一项优秀的技术,不应该被长期独占,而应该推动整个行业共同进步。
最后,高像素的色彩还原、小像素调校,这些我们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这种长期积累带来的算法体系与调校经验,就是我们的护城河——也是为什么 vivo 能够在高像素领域稳扎稳打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