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可新闻】近日,何小鹏和余承东的AEB之争在汽车圈和科技圈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汽车圈大佬纷纷加入到话题讨论的行列,还有媒体对相关品牌车型进行了AEB测试。据包小可了解,作为话题中心人物的何小鹏,在11月8日发布长文谈到了自己对AEB的一些看法。
何小鹏
以下是何小鹏微博长文的内容:
友商辛苦了。
最近继续看到更多小视频以及各种个性化有想象力的测试 AEB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下看法,可能有点技术门槛,我尽量平实表述。
随着自动驾驶能力提高,主要针对动态物体的AEB功能,开始也有能力在静态物体上发挥作用,逐渐实现大幅度技术提升。
静态AEB(我自己内部叫法),举个例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做到开车时前面有一棵权或一根柱子,系统可以让你撞不上去,你想撞都不行。
这会让传统驾驶发生改变,例如:
可能停车场停车再也不会剐蹭;
可能再也难以在野外丛林中驰骋;
可能再也看不到电影中的车辆追逐场景;
看起来结果有好有坏,部分坏处是因为系统让车不能这样,会严格限制对人类驾驶行为的边界。
在中国和欧洲的五星安全测评中,对AEB环境有非常多的严格限制,主要是在低速动态和有一定光线环境。小鹏以及不少车辆已经拿到或即将拿到双五星安全测评,甚至部分场景评分是排在最前。
但是如果按照某些视频中的测试方法,因为一定程度修订和调整了部分场景评比策略,如果同样拿来测试所有达到五星安全的车辆时候,我相信绝大部分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少数车型看上去更好呢,因为这是将智能辅助驾驶(司机在这个时候是被动)的能力,下放给人主动驾驶的状态。实际这是所有高阶自动辅助驾驶厂商的基本能力。
我认为小鹏在这个方面首先要先完成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优化(也就是xngp时候),然后才根据数据表现,稳定可靠的将部分能力带入到以人为主的主动驾驶安全领域(这是我们内边提出的人机共驾主动安全),误触发率要下降到几十亿分之一这个级别(这个对有激光雷达版本车相对容易点,但是对无激光雷达版本就不容易了)。
其次我一直认为在有人驾驶的主动安全策略方面,一定要对技术以人为本和经验的积累保持敬畏,要非常慎重,避免引发其他的安全或体验问题,或者过度降低了人自驾时的驾驶边界,导致貌似更安全,现实中却失大于得。
感谢媒体和众多鹏友的关心和鞭策,我们会持续创新,继续在xngp领域带给大家不同的智能驾驶体验,同时也会在主动驾驶场景下的AEB领域,稳重创新。在控制好边界、体验的前提下,通过OTA等方式继续提高安全能力。
何小鹏发文
包小可在此就不做过多解读了,不知道大家看完何小鹏的长文是什么感受呢?
文章来自互联网,只做分享使用。发布者:包小可,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xiaoke.com/article/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