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身边人聊了聊,发现好多不透支未来的人,都不声不响存够了第一个甚至第 N 个 100 万。我专门采访了一些人,问问她们是怎么攒到人生第一个 100 万的。
❷
@小丸子:“我家存够第一个 100 万的时候,我没做啥,都是老公的功劳。”
听起来好像真是这样,毕竟她这些年一直全职在家,没上班。
我帮她复盘了一下:
- 你虽然没上班,但自己做点小生意,赚的钱够日常开销,偶尔还能大赚一笔。
- 这么多年一直二人世界,你俩都挺节制又热爱生活,爱做饭、爱追剧、比较宅,这种生活方式成本相对低。
你看,靠工资存够第一个 100 万也不是不可能。
我其实挺了解她的,她活得恣意又自洽,不攀比,不附庸风雅。
这么多年过去,大学时喜欢真维斯,现在还穿真维斯。
包包就是简单的帆布袋子,或者普通的手提小包,价格都超不过一两百。
❸
她笑了:“为了生存,可不就得啥都干!
“那时候确实赚了,因为整条街就我能营业,我做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别的店不让开,就我可以。
“疫情放开,我赶紧把积压的货全清了,因为看到新闻说银行存款猛涨,说明大家都不花钱了,事实证明我猜对了,后来生意确实不行了。”
“听你说完,感觉你一个人带俩孩子太厉害了,比好多男的都强,好多男的被逼急了就摆烂!”
她说:“是啊,妈妈为了孩子会拼命,有些爸爸被逼急了,会跑路。”
这是她挣够第 N 个 100 万的路子,但一般人真学不来,首先没那个脑子,其次没那个行动力,最后,也没那个吃苦的劲儿。
想想疫情的时候,大部分人是不是都被病毒吓住了?谁敢抛头露面接下整条街的生意?
她敢!
所以她财富积累到位了,现在过上了自由自在的日子,想上班就上班,想出去玩就出去玩。
❹
也有人说:“2008 年房产还没涨起来的时候,首付 1 万买了个小房子,过了几年卖掉,净赚 50 万。拿着这 50 万又首付了一套,2021 年房产高点的时候卖了,净赚 200 万。”
我还认识一个人,十年前就存够了 100 万,那时候她还不到 30 岁:“十年前,我和前夫离婚,房子车子他都给我了,还给了我 100 万现金。
“今年刚辞了体制内的工作,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挣点小钱,前夫负责孩子所有花销,之前抚养费一个月 5000,今年我辞职了,他主动给到一个月 10000。”
妈呀,太羡慕了,这简直是最佳前夫!
这样的前夫还有吗?给我来一打!
我赶紧问她:“哈哈哈,快说说你是咋做到的,让前夫心甘情愿为你付出!”
她答:“不知道咋总结,我也没什么特别的。”
我帮她总结:“首先,前夫赚钱能力还行;再者,他对你和孩子不吝啬,愿意为你们花钱。”
她答:“只能说他还是个讲义气的前夫,他现在还有不少外债,几百万呢,但我这边的花销还是优先保证。”
靠离婚实现存款 100 万这事儿,我劝你们别试:一、你前夫不一定这么善良讲义气,欠几百万还能每月按时给一万抚养费的太少了;二、你前夫不一定认你这个前妻,也不一定认孩子 —— 有些前夫离婚后就跟消失了一样。
❺
以上就是我采访的那些攒到第一个或者第 N 个 100 万的女性。
一百万只是人生的开端,是对自己的认可,也是给生活的交代。
我们大部分人,都折腾过不少赚钱的事,却还是没赚到第一个一百万。
人生路上总有波折,但只要有勇气、有不服输的劲头,总能达成目标。
那些攒够百万存款的人告诉我:当存款数字跳到七位数时,最珍贵的不是账户余额,而是你和世界谈判的底气。
存够第一个 100 万的女性,遇到生病、失业不用慌;家庭不和谐也不用急,大不了不过了……
她们存够 100 万后,心态有啥变化?
有人说:“想做更多事,赚更多钱,整个人充满干劲。”
还有人说:“对很多东西都不执着了,不是买不起,是不想买。开始极简生活,以前总爱买买买,现在发现东西太多是负担,卖掉闲置的包包、二手钢琴,家里舒服多了。”
另一个说:“100 万没让我更敢买,反而啥都不想买了 —— 真正的自由是选择,不是拥有。”
当存款达到一定数目,这些人反而摆脱了物质的束缚,专心提升认知、滋养灵魂,这大概就是 100 万带来的底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