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事儿,谁都免不了遇到突然要花钱的时候。今天水管爆了,明天电器坏了,后天家人生个小病,这些事说来就来,根本不给你准备的时间。
手里没点存款,遇上这些事只能急得团团转,要么找人借钱看脸色,要么硬着头皮刷信用卡付利息,真是太难了。
所以说,普通人到底该有多少存款,才能应付这些糟心事呢?
先要明白,普通家庭必须要有存款,这是没商量的事
有人老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存出来的。” 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根本不懂普通人的难处,要么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普通家庭没存款,就像出门没带伞,平时看着没事,一旦下雨只能淋成落汤鸡。
普通人抗风险的本事本来就弱,工资就那么点,除去房贷车贷、柴米油盐,能剩下的本来就不多。
可生活里的花钱地方,从来不会因为你赚的钱少就变少,反而会因为你没存款变得更棘手。
你以为上班拿工资很稳?现在哪个行业敢说自己永远不会裁员?你以为身体一直硬朗?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真要是住回医院,那花钱速度比流水还快呢。
要说存款,平时看着就是银行卡里的一串数字,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它就是你的底气。
有存款,遇到事情能稳得住;没存款,小事也能变成大事。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无数普通人用教训换来的。
存款多少得看自家情况,没有统一的数
总有人问 “普通人该有多少存款才够”,这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就像问 “人该穿多少衣服” 一样,得看天气,看体质。存款多少,从来都不是跟别人比出来的,是跟自家情况算出来的。
首先得看家庭生命周期。
刚结婚没孩子的小年轻,负担轻,存款够 6 个月生活费就行,就算俩人都辞职,也能撑到找到新工作;
有了孩子的家庭,存款至少得够 1 年生活费,还得单独留出孩子的教育储备金,从幼儿园到小学,哪年不花个几万块?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存款必须够 2 年生活费,老人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家庭的日常开销,哪一样都不能断,这个阶段有存款心里才能不急不躁的。
再看收入结构。
全家就一个人赚钱的,存款必须比双职工家庭多存 50%,为什么呀?因为这个家的经济命脉全捏在一个人手里,一旦这个人出点状况,全家收入就可能断档。
算存款的时候,千万别看别人存了多少就焦虑。
邻居家存了 50 万,可能人家房贷早就还清了;同事存了 10 万,可能人家父母能随时补贴。自己的存款,够自家应付就行了,这才是最实在的标准。
存钱有办法,关键在行动
有人说 “我也想存钱,可就是存不下”,这话听着其实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存钱这事人人都可以做,能不能做到全看自己有没有那决心。
记账是存钱的第一步,这一步都做不到,就别谈存钱了。
别觉得记账麻烦,现在手机上的记账软件简单得很,花一分钟记一下,月底就能清楚看到钱到底花在哪里了。
很多人存不下钱,就是因为对自己的消费毫无概念,以为花的都是小钱,可小钱加起来就是大钱。
记账不是为了苛待自己,是为了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能省 —— 奶茶可以少喝两杯,外卖可以少点几顿,这些省下来的钱,攒着攒着就多了。
定个具体的存钱目标。
不要说 “我今年要多存钱”,要定就定 “我每个月要存 2000 块”,目标越具体,越容易实现。发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把要存的钱转走,剩下的再用来开销,这叫 “先存后花”,比 “花剩下再存” 更容易执行。
能搞个副业就千万别闲着。
主业保证基本生活,副业就是存款的加速器。别觉得副业丢人,普通人赚钱不丢人,没钱才丢人。
下班跑个代驾,周末做个兼职,哪怕一个月只多赚一千块,一年也能多存一万二,积少成多的道理谁都懂,可真能做到的人才能存下钱。
写在最后
存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今天存一百,明天存两百,只要一直在存,就比原地不动强。
大钱不是等出来的,是从小钱攒出来的。
普通人存钱不是为了炫富,是为了在生活面前能有点选择权。
孩子想买个学习资料,不用犹豫;老人想做个体检,不用算计;自己想换个手机,不用将就。
这种不用看人脸色、不用为钱发愁的日子,才是普通人最该追求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