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可以自己为样本,粗略估算了一下,一辈子的总收入大概率在 500 至 600
万元区间。
他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
80 年代读
大学,毕业后分配进体制,2020 年代以副高职称、副处或三调的身份
退休,属于 “中人”。
工龄 40 年,参加
工作后第一个月
工资 51.5
元,直到 2015 年,月工资都没到 2000 元,临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
10500 元。480 个月下来,分段
统计大约有
170 万元。
在县城有一套 110 平米的房改房,
个人负担
3.5 万元,
2021 年售出得
95 万元,获利 90 余万元。
住房公积金
政策实施后,前几年在乡镇
政府工作时,因财政条件差,单位没缴。统算下来,双向公积金总额 20 万元。
还有
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奖励补助,退休时一次性发放 5 万元。
以上工作期间的总收入,加起来有 285 万元。
退休后,每月领社保金,包含按月发放的职业年金和各种
补贴等,共 1.1 万元。
按超过官宣
的人均
寿命,活到 80 岁,社保金每年增长 5% 计算,240 个月能领 275 万元。
这两项加起来总共 560 万元。
按样本(工作岗位、生命时长等)
差异,统计误差在 7% 上下,560 万这个
数字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于欢欢是体制内已退休人员,咱们再看看现在的普通人。
以某人 25 岁进入社会正式工作,到 65 岁退休为例(不计算
创业者、做生意和买
彩票中大奖等情况),假设
月薪维持在 6000 元不变,40 年总共能赚到 288 万元。
忙碌一生居然赚不到 300 万?是不是很让人吃惊?
别急,再加入一些其他情况。有人算过,如果
经济一直在增长,收入每年增长 5%,那么工作到 65 岁退休时,总收入能达到 869 万元。
这样看起来似乎不少,但这个
数据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的真实情况差别很大。因为大多数人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月收入可能只有三四千元甚至更低,后面才会慢慢上涨,就像上面于欢欢的情况。
最关键
的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5% 其实很难达到,很多时候可能多年不
涨工资,遇到不景气,工资甚至会降低。保守估算,摊平
不同年份和月份的收入,大部分人一辈子其实赚不到 500 万元。
这里是以二三线
城市的普通
上班族计算的,一线城市和四五线城市差别也不小。
如果把农民、低收入者等群体算进来,他们的收入
水平更低。比如一位在家务农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一年可能只挣 2000 元,一辈子挣的钱不到 10 万元。
体制内的 560 万,已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巅峰,而田间地头那些佝偻的背影,可能连算清这笔账的力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