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近日,北京市民房女士在朝阳区一座大厦楼下发现躺着许多只小鸟,横七竖八,足足有14只,其中有两只在地面缓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而剩下的12只则都死亡了。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经过确定,这些鸟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胁绣眼鸟,它们是一种候鸟,是在迁徙过程中撞到了大厦的玻璃。

最后在方女士的积极推动下,大厦管理方决定在大厦玻璃幕墙上张贴防鸟撞贴纸——一种间距在5厘米左右白色波点贴纸。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这里必须得给房女士点个赞,她是坚持不懈地、反复地与大厦管理方、属地街道沟通,最终大厦才做出这样的防鸟撞措施。

在中国,很少有人关注鸟类撞上玻璃的问题,中国也很少有相关的研究,但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应该比想象得要严峻得多。

鸟类容易撞击玻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玻璃的反光和透光性,鸟类的眼睛难以识别到玻璃的存在。

对于人类说,我们可能更容易被透光性好的玻璃迷惑而撞上玻璃,但是对于鸟类来说,它们更容易被反光性强的玻璃迷惑,当玻璃反射周围的天空和环境,这样鸟类很难意识到玻璃的存在。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有研究表明,迁徙鸟类(也就是候鸟)是最容易撞上玻璃的,而鸟类撞击玻璃事件高发的时间则是在秋冬季节——正是鸟类开始迁徙的时候。

这是因为迁徙时鸟类很容易被城市灯光等因素吸引,同时结群的迁徙模式会让鸟类跟随自己周围的同伴运动,从而忽略周围的环境。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很大,所以迁徙鸟类的种类非常多,据信中国大约1500种鸟类,其中一半左右(约700多种)是迁徙鸟类。

所以,这14只撞死、撞伤的红胁绣眼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肯定有更多的鸟类死于玻璃撞击。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至于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只鸟因碰撞到玻璃而死亡?

我并没有看到有相应的研究指相应数据,不过我想我们国家的情况应该和美国是差不多,一项研究估算美国每年有超过10亿只鸟死于建筑撞击[1]。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每年10亿只”,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很多人感触不是很深,换算成每天的话可能会让人更印象深刻一点——仅在美国差不多每天就有300万只鸟死于这种撞击。

这项研究是通过长期收集撞击死亡的鸟类尸体估算出这个数据,另外,该研究还跟踪了3100起鸟类撞击后的康复记录,其中60%鸟类在撞击后,即便得到救治最终也会死亡。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如何避免鸟类撞击?

其实,只要想办法让鸟类能够看到玻璃的存在就好了。

人们尝试的方案有很多!

比如,由于许多鸟类可以看到紫外线,所以一些建筑会在玻璃表面涂上一层能够反射紫外线的涂料,用来提示鸟类玻璃的存在,这种方法被证明确实可以减少撞击,是过去较为常见的做法;

再比如,由于鸟类会躲避猛禽,所以一些建筑会在玻璃上张贴掠食性鸟类的轮廓,不过这种方法被证明没啥实际效果;

另外就是像这次事件中大厦最终的做法一样,给玻璃贴上间距在5厘米左右白色波点贴纸。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这种方法的成本不高,操作也简单,但是它确实有效果。

2023年秋季的一个晚上,有将近1000只鸟撞死在芝加哥湖畔会议中心的玻璃上(主要原因是那里有大面积的玻璃),此后当地就开始了一项让鸟类更容易看到该建筑窗户的计划,其实主要就是给玻璃贴上这种白色波点,事实证明,这样做之后鸟类的撞击减少了95%。

所以,如果发现建筑周围经常有鸟类撞击事件的话,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我之前有看过报道,腾讯大楼在2023年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防鸟撞击改造,给腾讯总部大楼的一二层穿上了“白色波点外衣”。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

腾讯的做法非常有意义,可以让更多人知道鸟类的这一“隐形杀手”,另外作为中国的标杆企业,相信也会有很多企业效仿他们。

当然,如果腾讯试点之后,能够将相关数据公布出来就更好了,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这样做的效果了。

参考:

[1].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6362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诡异:北京一大厦 大量候鸟撞上玻璃死亡!-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