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声匿迹的人都是可怕的!

现代人最狠的叛逆:把自己从世界的手术台上拽下来,不留下一丝缝合线

偶然看到一段话:一个人,尤其是女生,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人和事毫不在乎的瞬间。其实人生某个阶段,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自己藏起来,销声匿迹,默默做自己的事。
这世界人来人往,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人们对同一件事的议论更是五花八门。我们根本做不到让所有人喜欢 ——谁人背后不被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比起低质量的无效社交,高质量的独处珍贵太多。
销声匿迹的人都是可怕的!
这世界上,凡是有人扎堆的地方,讨论的无非三个话题:
  1. 拐弯抹角地炫耀自己;
  1. 添油加醋地贬低别人;
  1. 相互窥探地搬弄是非!
想想看,你圈子里那些常年不更新朋友圈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所以啊,与其关注那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琐事,不如静下心来,全方位认识自己!

1️⃣ 不攀比、不关注、不内耗

学生时代的我,特容易对别人产生 “钦佩感”。稍微了解一下,就觉得对方比自己优秀太多。那时候天天泡在微信群里和朋友八卦,刷着朋友圈暗自感慨:同样二十多岁,为啥她们能出国留学、到处游玩、打扮得精致成熟…… 而我永远在为一个又一个目标奔波,不停更新 to do list!
直到毕业工作后才发现,很多人精致朋友圈的背后,其实一片 “狼藉”。而我给自己强制制定的 to do list,反倒让我在毕业两年后找到了内心的安全感 —— 那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
所以,放弃大量无效社交吧屏蔽无关消息、不再关注别人的动态,一个人慢慢沉淀,去练习想掌握的技能!
下班后立刻开飞行模式,给自己充电,把内心的感受置顶,一遍遍聆听自己的声音,一遍遍和未来的自己对话!

2️⃣ 多阅读、多出门、多运动

自从把家从市区虹口足球场搬到郊区蟠龙天地附近,我彻底爱上了这里。郊区的湿地公园、能舒服骑行的淀山湖环湖大道、人流适中的蟠龙古镇…… 每一景每一物都特别吸引人。
二十多岁时,和朋友约会总往热闹、人多的地方钻。但现在,我更愿意在书桌前写写东西、看看书,梳理想做好的账号;周末和朋友骑行去郊区的公园,观察树影婆娑间的 “丁达尔效应”,探索属于郊区的独特热闹……
可以试试晚饭过后,不带任何电子产品外出快走 1.5 小时研究表明,快走不仅能减脂、提高心功能还能大脑彻底放松。
或许是郊区的天空在绿树映衬下更湛蓝,或许是郊区的夜晚在夏鸣叫声中更宁静,总之比起市区的喧嚣,我更享受郊区的生活。
也许我的生活、工作状态不是同龄朋友里最好的,但我对当下的每一刻、未来的每一瞬,都极其享受且充满期待。
销声匿迹的人都是可怕的!

3️⃣ 去狂做、去犯错、去重启

但真正的松弛,不是远离人群、完全不社交,而是在人群中找到真实的自己。比如我:随着阅历增长,已经能大大方方端着瑞幸走进星巴克,坦然打开电脑办公看书,有时候太投入压根不消费,也不会有内疚感;会对每一个投来友善眼神的人露出温柔的笑,然后继续专注取悦自己,又不影响别人!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多想象一下:当你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会得到哪些正反馈?这样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啃 to do list!一旦专注做一件事,会忘却时间、忽略曲折,等成果摆在面前时,那种成就感绝对能滋养内心的骄傲!
有人说:“消失不是逃避,是普通人仅存的暴力革命。用肉身瘫痪那台名为‘你必须活成模范样本’的机器 —— 他们不是消失了,是终于从人生剧本里醒过来。”
销声匿迹的人都是可怕的!
我的一万次信条:去沉淀,养格局,目光放长远,别原地踏步。当你在一件事里真正感受到充实快乐,连运气都会站在你这边!一万次证明,正在做或计划做的事,悄悄去做,别告诉任何人。
这场和世界较劲的硬仗,你一定要沉住气!
这场为自己而战的硬仗,你一定会凯旋归来!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销声匿迹的人都是可怕的!-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