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忘记了

大家好呀,我是包小可~
人的记忆,总跟生命绑在一起。谁也记不得刚出生时,拍着自己屁股让自己哭出声的人是谁;更不会知道,最后送自己进炉子的人又是谁。
弥留之际,心里念着的,大概都是那些有希望救命的人。只有当死神挥着镰走来,才会妄想用钞票糊个弱不禁风的盾牌。恳求、耍赖、咒骂…… 等希望彻底灭了,最后那个没能救自己的人,哪怕曾有天大的恩,也会变成最深的恨。
看别人生死时,总说 “生死自有天命”;可轮到自己,恨不得抢过判官的笔,撕了生死簿,硬要多续上十年、二十年,哪怕一百年才好。
如果有一天,我忘记了
“你回来吗?小韩也来?”
“等会儿的,还没下班呢!”
句句问的是大爷,句句回应的是老爹。
奶奶走后,不知是怎样的巧合,老爹的三舅妈住进了我家,伺候爷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评判这事儿。或许是奶奶的感情太深刻,哪怕过了十几年,第一次带女友回家翻老照片时,脑海里奶奶的音容笑貌,还是让我忍不住崩溃大哭。
对三奶奶,始终不温不火,不远不近。虽说一起相处了十余年,还是爷爷记得清楚:“都十三年头上了。”
印象里的三奶奶,总在抱怨。一会儿说胳膊疼腿疼,一会儿念叨爷爷自己在家不刷碗,一会儿又讲过继来的儿子儿媳不和睦。老妈总是默不作声地听着,甚至拉着我,应了老太太的要求,大夏天给老屋刮腻子。老爹没那么好的性子,听几句翻来覆去的开头,就忍不住要 “上课”,给一把岁数的三奶奶做思想教育。至于我,大概是当年的暴脾气吓到了她,最多也就说几句 “不知道能不能给你看上孩子”,再没多讲过什么
我并不清楚她的很多过去,只知道她终生未嫁,有个儿子是从别家过继来的。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规矩多得像有洁癖。自己在家时,根本不在乎一日三餐,饿了就泡点饼干,喝包奶。幸福吗?或许当她因为营养不良贫血,躺在炕上动弹不得时,心里只想着能活着吧。
细细想来,自己也过了 25 岁,那些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亲人,好像都已满头华发。
有他,步渐渐拖沓,说话时絮絮叨叨不知所云,转身、抬手,都远没有几年前利索;有她,说着要做什么,转眼就忘,或是盯着一张脸想半天,突然一声惊呼,记忆终究还是混了。
虽说那一天终究逃不开,可总想留下些什么。不管有没有人记得,起码自己到了那时候,翻出来回味:哟,哥们儿当年还有过这经历。
开头太啰嗦,全是三个月没露面的感慨。进入正文吧,如果有一天我忘了,请帮我记得:
哥们儿出生时才五斤多,百日那天胖得跟肉龙似的。不过别看长得快,遭的罪可不少。两岁上了手术台,手里留了个线头儿,听说是黑色的;这不,五岁又来一遍。别看人小劲儿可大,麻药没俩人摁着都打不进去,就这还抽空跟老妈说:“故事讲错了,应该是……” 故事书是黄皮硬壳的,老妈的声音带着哭腔,止不住地抖。后来手好了!结果摘杏子的路上,去公园玩健身器材,也是命里该着,一把伸进器材下边,铁片子 “刺啦” 一声,配合着大地,直接把食指指甲盖儿掀掉了。这要是在特殊年代,咱也算是受过酷刑的好汉了!好在现在看,指甲盖儿长得挺健康,除了指头肚上的小疤,一点不影响。
唉,太沉重了,再说点好的。先说说写作文,谢谢老爹刻意培养。别忘了传德大爷家杀了一半又飞回笼子的大公,唐老将儿家粘乎乎的厨房柜台,摁着我写日记的寇老师,引导我表达观点的大河马。从语言到思想,从第一篇发表在《小天使报》上的《臭美的妈妈》,到站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听肖复兴、安武林等老师的教导,再到出版第一部个人作品集《旭日集》—— 记着啊!就咱这脑瓜子还出过书呢。再到现在,用笔杆子写出一席之地,写出一段冒着粉红泡泡的故事,未完待续。没想到,文笔不光丰富了稿纸,还渲染了我这平淡的人生。
再说说英语?别看现在愁着考 ICAO,好歹小学时也是被夸过的。“他真考了一百!” 六年级的某天,快下课的时候,于淼老师跟班主任那一声表扬,让我美了好几年,甚至后来都成了我的强势学科。当然,离不开老妈一天天听写单词。写字桌的边边角角,谁还没打过小抄,或者给单词标上拼音,甚至亲切地把声调都写得清清楚楚。自然也离不开新西兰之旅,时间很短的交换生经历。后来在老爹老妈的只言片语中才知道,那趟旅行花光了本就不宽裕的积蓄,还添了几笔外债。大开眼界的详情,请看《旭日集》第一篇 —— 不行,这书高低得留一本以后回忆用 —— 到高考为止,英语一直很在线,直到六级,擦着最后一次机会飘过。后来听说有的人头天通宵玩,第二天裸考就过了,嘿,以后孩子小学也送外国语吧。
抛开学习,有空多出去走走。还得先谢谢老爹,在我不咋记事的时候,带咱逛了苏沪杭、镇江、扬州一圈。大屠杀纪念馆里,数不尽的骷髅让我做了好几天噩梦;大北京去过好几趟,那具纯净雕像棺材,此后再没见过。旅行的种子,就这么埋下了。再后来,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探讨过很多次旅行的意义 —— 这酒馆也得留着,太多思考要回头看了 —— 这次说点没聊过的:总觉得自己的旅行经验比常人丰富,自然而然就成了照顾别人的角色,或许这也是少年老成的一部分原因。集体行动中,习惯替别人考虑,愿意在小事上迁就,又不愿在大方向上太纠结。多走走,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开了眼,见了人,还能磨磨性子。在微不足道的旅行里吃一堑长一智,总好过在日常生活中遭人暗算。
说到这儿,突然发现记录的重要性。小时候的相册里,每张照片旁边都有老爹写的几句话:某年某月某日,宝宝又尿床了…… 哎下一页,不光这个啊。还有老爹的日记,在我记事前,帮我记下了点点滴滴:会坐了,会爬了,会走了,会叫爸爸了,会叫妈妈了;舅舅抱,姥姥姥爷抱,爷爷抱,还有奶奶,还有只存在记忆里的大娘…… 这酒馆主打一个记录,不喝点儿,真冲不开记忆的阀门。
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遗忘。当一张曾经最亲切的脸出现在面前,满眼期盼地问 “还记得我是谁吗”,谁都希望听到肯定的答案。只是问出这句话时,答案几乎早已注定。
记录吧,一点一滴,就算没人欣赏,就算有冷嘲热讽,都是日后回忆的一手资料。总觉得还有好多事要写,可到点了,马再过八个小时就要起床上班了。嘿,想起有个哥们儿说过:“人生,是从生人开始的。” 可不是嘛,首先得活着,才能用票子生活。
那就到这儿吧,如果有一天我忘了,请先帮我记住这些。改天,再帮我记住另一些。和点儿泥,就像老妈当年用黄泥和秸秆给我捏小汽车那样,拼凑起来,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我。晚安吧,我不舍忘记的月夜。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我是包小可,当脚步慢下来就会发现,主导权不在银行卡位数里,而在每一个能自由呼吸的当下。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分享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有一天,我忘记了-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