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我是包小可。
前几天路过
商场,突然听到
陈奕迅的《最佳损友》——“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以前听这句词,总觉得 “朋友就该是一辈子的”。后来才慢慢懂,这世上哪有那么多 “长久”?能有过一段同行的时光,已经算幸运了。
时间这东西,真像个藏在暗处的猎手,冷不丁就带走一些你曾在意
的人和事。
中午在
咖啡馆打盹,突然惊醒 —— 下午还有兼职要赶。抓起包往外跑的时候,脑子里突然空了一下,差点忘了自己要去做
什么。
人好像都这样,
大脑会自动
屏蔽一些不想记的事,也会悄悄模糊一些没那么重要的瞬间。
我已经很久没主动联系谁了。以前的朋友偶尔约
吃饭,我大多会推掉。不是故意疏远,就是觉得 “
位置不一样了”—— 他们有了新的圈子,我也有了
自己的节奏,硬凑在一起,反而尴尬。
回头看从前,总觉得有些狼狈 —— 笨拙的自己,拧巴的事儿,但偏偏就是那段日子,纯粹得发光。
这些年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有人
结婚生子 “上岸” 了,有人换了
城市断了联系,我们就这么被冲散,在各自的生活里安身。
不是刻意孤僻,就是觉得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逼着自己融入谁的圈子,或者讨好谁的
情绪。慢慢的,好像变得 “冷漠” 了 —— 不再纠结亲情里的对错,不再强求友情里的陪伴。
人好像就是这样,当你不再逼着自己在乎这在乎那时,反而能摸到点 “真实” 的边儿。
有时走在人潮里,或者深夜躺在床上,会突然想找个人说说话。但念头冒出来没多久,就自己掐灭了。
跟谁说呢?说什么呢?说了又能怎样呢?
前几天刷到一条
评论,说 “何可言、何能言、何处言、何时言、何必言”—— 可不是嘛。以前能跟朋友叽叽喳喳说半天废话,现在连 “最近好吗” 都觉得多余。
在陌生人面前装安静,在朋友面前才敢疯疯癫癫,可后来啊,连疯癫癫的力气都没了,只剩下安安静静。
朋友说:“成年人的交情,要么有用,要么有趣,两样都沾不上,就别硬凑了,累得慌。”
我听完没觉得扎心,反而觉得挺实在。
大家都忙着
赚钱、过日子,谁还有功夫应付 “无效社交”?你需要
的是能搭把手的人,而不是整天一起叹气的人;你怀念的是曾经的默契,而不是现在的客套。
现在的我,就想安安静静过自己的日子。
不想打扰谁,也不想被谁打扰。偶尔觉得闷了,就出去走走 —— 看公园里的
大爷下棋,看路边的花开花落,不用跟谁打招呼,也不用想该说什么。
你不用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用打听你故事,我们
都是彼此生命里的 “陌生人”,这样挺好。
人
这一辈子,就是从 “热热闹闹” 走到 “安安静静” 的过程。
曾经以为离不开的人,慢慢就淡出了视线;曾经觉得过不去的坎,回头看也只是段小插曲。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 —— 接受关系会变,接受孤独是常态,然后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活成舒服的样子。
我是包小可,在独处里慢慢明白:好的关系或许不必非要攥在手里,就像风吹过树叶,响过,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