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探寻:自己的一些变化

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好多事:差点把我压垮的考研复试、差点成了漂泊海外的留学生、差点在焦虑和抑郁的路上一路走到黑……

 

朋友说,人在低谷的时候,怎么走都是向上的。理是这个理,但向上的前提是:你得一直在走。走着走着,我遇见了两位记一辈子的恩师,遇见了更懂我、更包容我的家人,遇见了好多拉我一把的朋友。

 

有时候会偷偷感慨,我何其幸运 —— 每次做选择时彷徨到快碎掉,身边总有人带着 “强力胶”,把我一块一块粘好;每次拼尽全力想要一个结果,连老天好像都愿意多眷顾我一点。揣着这份感恩,才能一步步往前挪。

三月:在崩溃里反复撕扯的日子

三月,大概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一个月。每天都在崩溃和泪失禁里打转,整夜整夜失眠,严重的时候手控制不住地抖。我这人爱琢磨,却又管不住思绪,一点小错就能让我翻来覆去批判自己,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

 

整个三月,我都在 “自救” 和 “放弃” 之间拔河 —— 就像大腿上划了道口子,眼看快愈合了,又忍不住亲手撕开,甚至有点病态地贪恋那种刺骨的疼。

 

那段时间的日常,总结起来就是:哭哭哭…… 每天半夜三点准时醒,迷迷糊糊挨到六点半,爬起来洗漱出门,往图书馆冲。学到七点半,蹲在图书馆外跟妈妈视频,先哭一小时,再接着学;中午跟爸爸视频,继续哭;吃完午饭学一会儿,扛不住了回宿舍,抱着室友又大哭一场;晚上回图书馆再学一会儿,转头跟表哥接着哭。

 

那时候我像魔怔了,极度缺安全感。有次回宿舍又开始哭,XL 刚点的肠粉还没动,就过来抱我。她小小的身子暖暖的,我趴在她怀里放声哭,她一边拍我背一边念叨 “没事没事,慢慢来”,还拉着我说 “走,我们出去玩”。

 

那天我哭累了没胃口,我们去住了 loft。傍晚我还开开心心跟爸妈视频,指着 XL 说 “这是我室友”,我妈还让我有空带她回家玩。可到了晚上,失眠又缠上我,XL 从楼上下来陪我睡,给我戴了一晚耳机放白噪音 —— 海浪声慢慢抚平了我的慌,我攥着她的手,竟一觉睡到了天亮。

生命的转机:是我自己挣来的勇气

那段时间我清楚地知道,再这么下去我会疯。咬着牙做了个重要决定:给 Y 老师发信息。后来想起来,这大概是我自己挣来的 “生命转机”。

 

Y 老师人特别好,笑起来特别亲和。我们约在学校餐厅三楼吃饭,我和小蕙提前点好了菜,十二点下课铃一响,就看到 Y 老师穿着风衣,笑着朝我们走来。一看到桌上的菜,她立红包,说 “不收我就走啦”—— 本来是我请老师,最后反倒成了老师掏钱。

 

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饭没吃多少,我光顾着哭了。具体说了啥记不清了,就记得 Y 老师的话像有魔力,能让枯木都想发芽。从餐厅出来,她开车送我到图书馆,里她说:“年轻真好啊,永远可以从头再来,去好好学习吧。”

 

跟 Y 老师分开后,我去图书馆天台吹了阵冷风,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开始同时准备留学申请和复试。这期间认识了阿真、薇薇姐、团子老师,媛媛姐也帮了我好多 —— 她工作多年,三十多岁毅然去英国读 tesol,还带着两岁的女儿,从认识起我就觉得她又厉害又棒。

 

我还联系上了国外多年没见的朋友,他一直很有想法,总能给到位的建议。他说:“只要是心里的选择,一直走下去就好。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都说上天关了扇门会开扇窗,我在谷底的时候,好像人缘突然大爆发,撞进了好多温暖里。除了 Y 老师,还有位 L 老师,也成了照亮我的光。

缘分很妙:那位差点让我 “错过隔离” 的老师

L 老师是个幽默的老头,带着老学者的气质。认识他,纯属缘分。

 

2022 年我读大二,是个十足的 “小吃货”,每天下午吃完饭,必去餐厅旁的 “青春年华” 水果店买果切。L 老师特别负责,会给班里学生分组谈话。

 

记得那是周二下午,学校公休,我刚洗完澡吹头发,打算收拾好去买水果,跟朋友在图书馆分着吃。突然收到同学消息:“L 老师下午开会!速来办公室!” 我慌忙穿衣服往学院楼冲。

 

L 老师讲话特别细,我们组人又多,从办公室出来时天已经黑了。我累得直奔宿舍休息,没去买水果。结果当晚就出了大事:“青春年华” 老板阳了,去买水果的学生全成了密接,当晚就被拉去隔离。

 

我又惊又怕,心想 “多亏了 L 老师”—— 就那天没去,竟侥幸躲过一劫。我把这事发了朋友圈,教务老师评论:“那得买点水果谢谢 L 老师啊。” 我说 “一定一定”,可紧接着学校紧急停课,我们在宿舍静默,然后放了假,这事就搁下了。

 

再看到那条朋友圈,是 2024 年 9 月的午后。当时我正紧张准备考研初试,学累了翻朋友圈回忆,突然想起还有这茬。

 

那天阳光正好,我走出校门坐 382 路公交买了水果,回来时天已经黑了。我写了张卡片,还调皮地贴在代言人杨幂的海报手臂上,等图书馆闭馆后,凭着记忆把水果放去 L 老师办公室门口,又通过 QQ 跟他说明了来龙去脉。

 

后来加了微信才知道,L 老师早换了办公室,是别的老师转交给了他 —— 缘分这东西,真是妙不可言。

 

3-4 月那段时间,L 老师一直鼓励我,每次去他办公室谈话,他都能给一堆实在建议,还鼓励我好好准备复试、找工作。后来在他推荐下,我第一次跟研究生学姐们参与了翻译项目。毕业时想送他花,不巧他不在学校,只能盼着以后有机会再见。

从阴霾到晴朗:那些纯粹又美好的日子

那段时间身心俱疲,好在身边有太多好人 —— 学长学姐、朋友、老师、家人,在我最糟的时候托了我一把,才让我有勇气一直向上走。何其有幸,能遇见他们;何其有幸,最后圆了北航的梦。

 

今天是 2025 年 8 月 15 日,距离最糟的日子已经快半年,我能清晰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三月的焦灼像退潮的水,慢慢淡了。

 

4-6 月,虽然还会半夜惊醒,但总算能睡个囫囵觉了。那两个月,也是我最充实开心的日子。每天早上收拾好,背上电脑和健身包,吃完早饭戴耳机走到小南门,坐 606 路或 375 路公交去丽达。

 

到西西弗书店点杯酸奶,开电脑看看剧、改改论文、翻翻闲书,然后去健健身、跑跑步。晚上九点从健身房洗完澡出来,先跟家人打视频,再慢悠悠走小路回学校。

 

夏天青岛特别美,那条小路花草多还安静,我特别喜欢。从丽达到小西门,快走半小时,我却总爱戴耳机放着音乐慢慢晃 —— 碰到香的小花就凑上去闻,看到亮的星星就拍下来,耳机里 xz 或 wyb 唱到喜欢的地方,就兴奋地挥挥胳膊,日子美得很。

 

每晚十点,城管不来的时候,小西门特别热闹:炸串、面筋、大鱿鱼、水果摊,围了好多学生。我常帮室友带宵夜,每次都拍图片让她们选,炸串老板人很好,有次说:“小姑娘光给别人带,自己怎么不买?送你个烤面筋,好吃下次再来呀。”

 

六月,我和 ZJJ 去海边拍了毕业照,和 xy、zs 拍了 “抽象毕业照”,还跟室友们拍了好多合照。毕业时一起收拾宿舍,一点点清空东西,室友们一个个离开。我和德玲拖着行李走到小西门,抱了抱她送她上出租车,自己也拖着行李上了网约车,打算先跟姐姐待几天再回家。

 

网约车上,我打开 HDL 的手写信,都是平常话,却不知不觉湿了眼眶。

 

后面几天,我陪姐姐去她的花店帮忙,一起逛超市、去海边散步吃饭、喝果蔬汁、宅家看电视。分别时才惊觉时间太快,我在客厅学着朋友写信的样子,给她写了封信。

 

高铁站候车时,看到她的回信,又翻着手机里和室友、朋友们的合照,一不小心又哭了。

 

回头看这些点点滴滴,纯粹又美好。我想用文字一笔一划记下来,怕自己忘了:早上和室友们早起化妆参加毕业典礼,下午拿了毕业证一起去聚餐,坐在金狮广场栏杆上吹晚风等网约车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同样是夏天,同样是七八月,可我知道,再次开学时,回不去那个学校了,回不去那间小破宿舍了,也见不到熟悉的老师和朋友了 —— 我们都要踏上新征途。朋友们,愿我们未来都闪闪发光。

在家的日子:与自己和解,与生活相拥

回到家的日子过得稀松平常,我尽情享受着家的温暖,爱上了养花、种绿植,每天浇浇水、跟爸妈遛遛弯,过着 “老年人生活”。Y 老师在我毕业时说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目标”,我觉得 7-8 月的我,总算脱离了阴霾,开始向往新生活,却也有了新的焦虑点。

 

前段时间找了份家教,认识了个很棒的小女孩。结束课程后,我做了近视手术,有将近二十天没出门。看着同龄人工作、实习、去远方,我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 “摆烂” 了 —— 人还是得忙起来,才没空瞎想。就像我前段时间写的文字,现在看竟有点矛盾、有点空想?或许是因为生活太封闭、太无聊,又太久没跟朋友联系了吧哈哈。

 

附一段前段时间的随笔:

 

弟弟讲了个笑话,我大笑时老妈说 “眼角能挤出两条细纹了”,还开玩笑让我买点眼霜。我拿起镜子笑了笑,笑得比哭还难看 —— 还真有两道。是啊,我快 23 岁了,曾经万般憧憬的 20s,已经悄悄溜走快三年。

 

渐渐发现,自己好像没了少年心气。面对曾经 “海阔凭跃,天高任鸟飞” 的豪言,开始露怯;畏惧不确定性,提前焦虑各种琐事;自诩要长成独立的大人,却像个孩子贪恋安逸,贪恋家的庇护,仿佛给自己建了个乌托邦。

 

在那里,我不用理会 peer pressure、skill-matching pressure,可以采花、种树、呼吸、晒太阳,过简单的日子,不用思考外界变化,不用想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自处”“如何求职谋生”“如何靠自己创造有意义的生活”……

 

我开始觉得,自己是生活的懦夫:没赚很多钱,没太多社会经验,不了解自己,不擅长社交,不敢独自远行,还和有些朋友渐行渐远…… 或许真正的英雄主义是 “看清苦难却不低头”,可我循规蹈矩的 22 年,始终没走出家这个乌托邦 —— 吃着蜜糖,享受着爱与托举,或许也在慢慢饮下砒霜

 

我清晰地感觉到,时间在收回我的容貌、天赋、灵气、感知、敏锐与心气,几乎是 “日取其半”。面对时间,就像面对眼角的皱纹,毫无还手之力。更可怕的是,时间走了,我收获了什么?或许是年龄,或许是学历,或许是认知?可对远方、爱情职场,对将来可能涉足的领域、从事的工作,对 “如何过好这一生”,我好像一窍不通。

 

二十多岁,大家好像走上了不同的分岔口,面对社会和人生,能感觉到的 “生长痛”,远比十八岁猛烈。

 

曾看到一段话:“允许自己短暂枯萎,但不允许一直枯萎。如果害怕一切变化、拒绝一切变化,你会发现‘稳定’并不稳定。人类最终能获得的稳定,一定是勇敢在变化中探索,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稳定中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探寻稳定。”

向内探寻:自己的一些变化

所以呀,亲爱的自己和朋友们,别害怕,别焦虑,大胆往前走吧。允许自己枯萎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变 “E” 一点 —— 就像好朋友说的:“以真心换真心,会交到很多新朋友。至于前路,慢慢探索就好,事情再多、问题再杂,一件一件解决。再勇敢点,多试试新事物吧。”

最近的日子:在平淡里找到小确幸

最近看了点闲书,也爱上了听播客。看《三体》,被宏大的世界观震撼到;之前内耗时看《被讨厌的勇气》,里面的 “课题分离” 让我内心强大了不少,只是后来发现过度分离会滑向另一个极端,正在慢慢调整。

 

还翻了翻《自尊》,里面提到的问题竟跟我对上了号,妈妈开玩笑问我 “是不是有抑郁症,怎么总看这些”,我也说不上来,但能确定的是:现在的我,很快乐,也很知足。或许,当 “知足” 超过 “自卑” 和 “欲望”,幸福就能贯穿一生吧。

 

最近爱宅家,但比起前段时间的焦虑,我更能平和接纳自己了。爸妈出差,家里就我和弟弟,有时候觉得他真是个顶好的人 —— 当然,我也是个顶好的姐姐哈哈。

 

今天早上发现,弟弟竟学着妈妈的样子烙饼、煮鸡蛋,还给我留了一份放桌上,等我睡醒吃,自己再乖乖去自习室学习,有点小感动。仔细想想,爸妈出差两天,我好像还没做过一顿饭,不是他自己解决,就是他做给我吃 —— 明天,争取化身 “大厨”!

 

最近傍晚,我喜欢在阳台摆个小茶几,铺块瑜伽垫,放束鲜花,泡杯茶,打开平板听鲁豫的《岩中花述》“养精神”。眼睛望着窗外的行人和绿树,看夕阳慢慢沉下去,倒也是件美事。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向内探寻:自己的一些变化-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