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也来说说
我的一百万》里提过,我
31 岁才第一次攒到一百万,但那会儿压根没觉得自己算有钱。生活里该省还是省 —— 毕竟我这小镇出来的,没
结婚、没
买房,老家父母还租着房住。这些事随便哪一件落下来,分分钟能把
这一百万花光,说不定还得倒欠一屁股债。
2017 年买了房,父亲来
武汉看我,说起我毕业五年攒的这一百万,买完房就啥也没了,还欠着
银行一百万。他叹着气说,自己干了一辈子也没见过一百万,那年他 53 岁,为了这套房,几乎把所有积蓄都给了我。两代人的力气,全砸进了这
房子里。
倒回二十年,大家眼里的一百万可能是 “这辈子不愁吃穿” 的代名词。谁能想到,现在的一百万,成了多数
年轻人在
城市扎根的起点。
经济发展确实让日子好过了些,能做的选择也多了,但身在其中
的人,经济
压力和心里的累一点没少。有时候真会琢磨:这么发展,到底图个啥?
之前写了篇《坏事可以让你成长、坏人不可以感恩》,当年跟我一起在分行轮岗的哥们看
到了。前不久他来武汉出差,特地约我吃了顿饭,算算都八年多没见了。
这哥们
本科就是
北大的,大概六年前去了
阿里拍卖。那时候
网络拍卖正火,他差不多第一年就年薪百万了。但再见面,他
头发比八年前稀多了,几乎快没了,人也胖了一圈,看着像典型的过劳肥。
我好奇问他,按这收入,这几年攒的钱应该够辞职歇着了吧?他摇摇头说,百万年薪就第一年有,后来行业风口过了,
工资一年比一年降,还总担心被
裁员。所以他得拼命跑业务、出差,基本俩礼拜才回一次家。
他那一百万,跟我一样,买房、结婚后就没影了,现在背着房贷,刚添了二胎。虽说现在工资比我高不少,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父辈眼里,一百万可能是一辈子熬出来的成果;但对现在刚进社会、想在城市站稳
脚的年轻人来说,好像成了起步的门槛。
前几年经济往上走的时候,有些年轻人趁着机会攒了大几十万甚至近百万。那时候多数人想
的是怎么把这一百万变更多 —— 投项目、买
股票、炒房。可这几年经济一
降温,这些操作基本都栽了。
所以啊,如果 35 岁前能年薪百万,真心
建议别乱花钱,该省还得省。因为多数人这时候还没混到领导岗,基本
都是普通
员工,而员工的百万年薪很难一直维持。短暂的一百万,放在漫长的人生里,真不算啥。
为此我特意查了查,现在哪些行业能年薪百万,结果大概这几类:
一是
靠脑子吃饭的高端行业:比如这几年火的
AI、
半导体、大
数据这些。一般得在
技术岗干两三年才能拿到百万年薪,可这些岗位技术门槛特别高,不是想做
就能做的,而且行业一冷就开始裁员。
二是
昙花一现的风口行业:通常是
政策刚放开,或者新
商业模式刚出来时,让行业里的人赚
一波。比如前几年
电商的社区配送、十年前
金融的非标融资,还有打擦边球的老年
保健品行业。这类风口短的两三年,长的五六年,就会变成竞争惨烈的红海,最后一地
鸡毛,有的甚至把赚的钱都得赔进去。
三是
掏空自己的行业:典型的比如
销售、
程序员、金融前台。这些岗位基本都是耗
身体、耗人脉,一旦
资源耗完,大概率被扫地出门。比如
程序员怕 35 岁危机,销售怕
客户资源被
公司收走,都是这样。
所以啊,要是年纪轻轻就有大几十万甚至一百万,听我一句劝,还是省着点花。因为现在的一百万,早就成了在城市立足的起点,真不算啥钱。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自己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
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
打赏,
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
在此深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