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包小可~
2023 年,对我来说是兵荒马乱的一年。或许是年纪到了,或许是生活本身的重量,很多时候都觉得浑身乏力 —— 什么都不想做,没有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有迫切想要的事物,这也提不起劲,那也懒得碰,对生活完全没了热情。我把这种感受告诉朋友,她吓了一跳:“你该不会是抑郁了吧?”
1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时刻:
做什么都畏首畏尾,还没开始就先打退堂鼓,在心里把自己否定了八百遍;偶尔会冒出 “这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 的念头,看不到光,也抓不住希望;明明什么都没做,却累得像搬了一天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动,拖延成了常态,常常一躺就是几小时,刷手机也没什么新鲜内容,可就是宁愿躺着划屏幕,也不愿起身 —— 等反应过来时,时间已经很晚,就更懒得动了……
2023 年,我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放弃自己。”
2
这其实是一种长期 “摆烂”,更是低能量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想做一件 “正事” 得花很长时间 “蓄力”,还特别容易被各种娱乐信息打断。比如我想坐下来写点东西,先泡了杯咖啡,打开 B 站想找素材做图,结果被首页的有趣视频勾了魂,顺着推荐看了好几个,最后完全忘了上 B 站的初衷。等好不容易想起要写东西,刚敲了几行字,妈妈喊吃饭的声音又把思路打断了。
但我曾经也有过高效率的时刻,所以更能体会两种状态的天差地别。
备考的时候,我能把时间用到极致:早睡早起,几乎不碰手机,能长时间专注看书学习,想到什么就立刻行动,完全没有拖延。
因为那时的我,心里有一条清晰的路,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目标铺路。备考的日子虽然有焦虑、有煎熬,却比茫然度日要踏实得多 —— 每天都很充实,知道今天该做什么,也清楚明天要完成什么,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这和为工作奔波的感觉完全不同)。
所以我慢慢明白,摆烂的根源可能是没有目标。我想努力,却像拔剑四顾的骑士,不知道该冲向哪个战场。那些健身减肥、看书阅读的计划,对现在的我来说,都算不上目标。网上很多 “重拾生活希望” 的故事,也很难照搬到我身上。
这些事,对我而言,更像是有明确目标后的 “锦上添花”。如果没有核心目标支撑,就像建房子没有地基,根本坚持不下去。
恍惚间,想起小时候在本子上写下的梦想。
反正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不如去做曾经最想做的事。现实确实骨感,我们总得把大把时间和精力分给生活,但只要还有余裕 —— 每天一小时也好,十分钟也罢,写点东西也好,做点别的也行。
我还有一件想做的事,哪怕赚不到钱也没关系。不管别人说 “这个行业已经没落了,再做没意义”,还是 “红利期过了,蓝海变红海,只剩厮杀”,或是 “做这个的人太多,你凭什么能出头”——
我只要去做就好了。因为,
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心安。
3
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知道的话,就去试。
如果你此刻什么都不想做,反过来看,不也意味着 —— 你其实有无限可能去尝试任何事吗?多试试就知道,自己对什么样的事容忍度更高。工作哪有绝对的喜欢或不喜欢,更多是合不合适。再好的工作也有让人糟心的地方,能继续做下去,不过是能接受那些不完美罢了。
那些拿着几千块工资、在底层循环的人,其实有着更低的试错成本。反正薪资水平差不多,想做什么就去试试,这不比那些从业十几年、厌恶了当下环境却想转行的人容易得多?他们要顾虑的太多:可观的薪资、稳定的工作、积累的行业资源…… 一旦转行,这些大多要推倒重来,所以更难下决心。而身处底层的人,本来就没什么可失去的。
这固然是无奈之处,但反过来想,不也是一种优势吗?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