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包小可~
深夜里,我听见了蝉鸣,还有它们窸窣破土而出的动静。
说实话,我实在说不清蝉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土里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钻出地面;漫长的生命里要经历好几次蜕壳,才能长成成虫,然后交配、繁衍,最后死去。仿佛那十几年不见天日的等待,就只为了换一个夏天的放声呐喊。对蝉来说,它或许也不懂:为什么人类会大半夜不睡觉,蹲在路边听它 “唱歌”—— 或者说 “乱叫”;或许它还会觉得,被人这样盯着看,有点羞耻呢。
世间万物都顺着自然法则生息繁衍,活着本身就是意义。只有人类这种被赋予了特殊感知的生灵,才会去追问 “意义” 本身 —— 这既是天赋,也是诅咒。
可这个世界,并没有为我们量身定做 “符合自我需求的意义”。不是说选对了城市、职业、伴侣,就能交出一份满分的人生答卷。不是每条路都有明确的意义,也不是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标准答案和完美剧本。人生的可爱,或者说可恨之处就在这里:不是每一步都走对了,就能得到完美结局;哪怕将错就错,也未必不能迎来圆满。
我常常会想:或许我现在追求的根本不对,或许大多数人选的那条路,才是最优解。这个世界啊,不够用心,也不够用力 —— 它只看得到光鲜亮丽的 “金贝”,只听得到觥筹交错下的暗流。你那些零碎的念头,那个用苍白文字反复雕琢却依旧模糊的乌托邦,说真的,没人听见,也没人在意。
就像你只能听见蝉鸣,却看不到它在土里匍匐的十几年。在你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前,你的故事根本没人想了解;只有满足了世俗期待的人,才能在舞台上高谈阔论。而你呢,我的朋友,只能和我在台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然后咬着牙鼓掌。
佩索阿在《不安之书》里写:“我们不看重任何事物,我们视感觉为唯一确凿的真实,我们躲避在感觉里,探索感觉,就像探索辽阔而陌生的国度。” 我曾经把 “感受” 当作人生唯一的答案,现在却发现,或许两者并不冲突 —— 那条多数人选择的路,未必不能帮你补全那个 “不完整的自己”,或许,它本身就是正确答案之一。
“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那不如就造一座 “哈尔的移动城堡” 吧,这样 “层楼” 和 “自由” 就都有了,正所谓 “向内求我,向外求同”。
常有朋友说,看不懂我写的东西。其实我自己,对这些荒诞的念头、杂乱的想法,也时常感到无力。就像卡夫卡笔下那个变成甲虫的男人,他有办法吗?恐怕没有。但好在,我不会变成甲虫。日复一日中,我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办法,寻得出路。
所以啊,我的朋友,别总怪自己想太多。没人给过你答案,你只能反复推演,自己找出出口。你不是爱多想,你只是在自救。
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
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在看,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