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西北一座五线小城。说它偏僻落后,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词来形容它的闭塞和陈旧。离开那儿十多年,从没体会过文人笔下 “故土难离” 的眷恋,更谈不上 “近乡情怯” 的忐忑 —— 说直白点,我打心底里反感老家人的思维模式:什么事都人云亦云,压根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我的父母,在这座小城里住了大半辈子,思想早就被这种氛围同化了。
我家的房子在小城中心,两室两厅 96 平,当年花 13 万买的,步梯五楼。因为父母喜欢,这一住就是快二十年。只是年纪大了,上下楼梯越来越费劲,全家才决定卖掉老房,换个带电梯的二手房 —— 市中心已经没合适的新房了。
我常年不在他们身边,也不想多争执,就张罗着找人搬家。可在这座小城,压根找不到专业的搬家公司,只好在路边找了两个打零工的乡下大哥。
我爸直接骂道:“别说一晚上,就是几晚上不睡也死不了!” 当时真想跟他大吵一架,可转念一想,这么多天都忍了,也不差这一句,只好硬生生把话咽回去,转过身时,眼泪早就忍不住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我既然没本事,自然就没话语权,我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
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觉得窒息得厉害,这种心情煎熬得让人难受。我承认自己没本事,挣不到大钱,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而且受他们影响,我平时也过得很节省,比起身边人,已经算会过日子的了。
说实话,我自己的日子过得也挺憋屈:整天吃便宜的食堂,偶尔点个外卖、喝杯奶茶,都觉得像在 “犯罪”。每次回家,我只能做个 “乖乖女”,因为只要一句话说不对,他们就会甩出那句万变不离其宗的话:“你有本事先把钱挣来再说。” 久而久之,我都觉得自己快抑郁了。
我和父母在生活上的分歧还有很多。比如他们非要买个超大冰箱,说 “能装东西”。我劝他们:“咱家就靠着菜市场,每天吃新鲜的菜肉多好啊?”
他们反过来骂我:“你懂个屁!有钱人谁家不喜欢大冰箱?” 看明白了吗?他们骨子里就是想攀比,根本不管这东西适不适合自己。说白了,就两个老人,又离菜市场那么近,有必要买个 280 升的大冰箱吗?
我早就看透了,人都是慕强的。在他们眼里,我没出息,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既然没钱没本事,就该听话,就不该有自己的想法。总之一句话:谁有钱,谁说话就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