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下一代就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我的老家,在西北一座五线小城。说它偏僻落后,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词来形容它的闭塞和陈旧。离开那儿十多年,从没体会过文人笔下 “故土难离” 的眷恋,更谈不上 “近乡情怯” 的忐忑 —— 说直白点,我打心底里反感老家人的思维模式什么事都人云亦云,压根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我的父母,在这座小城里住了大半辈子,思想早就被这种氛围同化了。

 

我家的房子在小城中心,两室两厅 96 平,当年花 13 万买的,步梯五楼。因为父母喜欢,这一住就是快二十年。只是年纪大了,上下楼梯越来越费劲,全家才决定卖掉老房,换个带电梯二手房 —— 市中心已经没合适的新房了。

 

一开始我提议,新家直接添置新家具,送货上门还能帮忙安装,多省事。可父母死活不同意,非要把老房子里的东西全搬到新家。

 

我常年不在他们身边,也不想多争执,就张罗着找人搬家。可在这座小城,压根找不到专业的搬家公司,只好在路边找了两个打零工的乡下大哥。

 

我本想直接给钱,让他们把所有东西一趟搬到新家。父母又不乐意了,只允许人家搬冰箱洗衣机,其他东西非要自己动手。我好说歹说,嘴皮都磨破了,他们就是油不进。

 

大热的天,两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在五楼和一楼之间来回折腾。我要是坐在旁边看着,良心实在过不去,只好跟着一起搬 —— 哪怕脖子酸得厉害。

 

心里的火气啊,就像个快吹爆的气球,随时都能炸开。可不管我怎么埋怨,父母都当没听见,直接把我当空气

 

就这么一个家,断断续续搬了四五天。搬完那天,我爸的肿得像个面包,我妈的腿疼得抬不起来,我的腰更是像要断了一样,翻个身都疼得嗷嗷叫。

 

小城的夏天热得邪乎,就算昼夜温差大,晚上也有三十多度,再加上蚊子嗡嗡叫,我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连着几晚几乎没合眼。

 

我提议先去隔壁酒店住两晚,等空调装好了再回来。结果爸妈说啥也不肯,还说 “这么多年大家都这么过,就你矫情”,甚至放狠话:“你要是敢去住酒店,就跟你断绝关系。”

 

我真是欲哭无泪,强撑着昏昏沉沉的脑袋熬到天亮。他们倒是精神好,早早弄好了比天气还 “热” 的早餐。我一点胃口都没有,说自己一晚上没睡,恶心反胃。

 

我爸直接骂道:“别说一晚上,就是几晚上不睡也死不了!” 当时真想跟他大吵一架,可转念一想,这么多天都忍了,也不差这一句,只好硬生生把话咽回去,转过身时,眼泪早就忍不住了。

 

两个快七十岁的老人,每个月工资将近七千,在这座小城每月花两千都用不了,偏偏还节俭到了极致。

 

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不争气的:早早辍学,没个像样的工作,常年在外打工,买房子还要他们补贴一多半。他们总说,自己之所以这么累,都是因为我 “不行”。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我既然没本事,自然就没话语权,我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听。

我发现: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下一代就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所以每次回家,我都觉得窒息得厉害,这种心情煎熬得让人难受。我承认自己没本事,挣不到大钱,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而且受他们影响,我平时也过得很节省,比起身边人,已经算会过日子的了。

 

说实话,我自己的日子过得也挺憋屈:整天吃便宜的食堂,偶尔点个外卖、喝杯奶茶,都觉得像在 “犯罪”。每次回家,我只能做个 “乖乖女”,因为只要一句话说不对,他们就会甩出那句万变不离其宗的话:“你有本事先把钱挣来再说。” 久而久之,我都觉得自己快抑郁了。

 

我和父母在生活上的分歧还有很多。比如他们非要买个超大冰箱,说 “能装东西”。我劝他们:“咱家就靠着菜市场,每天吃新鲜的菜肉多好啊?”

 

他们反过来骂我:“你懂个屁!有钱人谁家不喜欢大冰箱?” 看明白了吗?他们骨子里就是想攀比,根本不管这东西适不适合自己。说白了,就两个老人,又离菜市场那么近,有必要买个 280 升的大冰箱吗?

 

我早就看透了,人都是慕强的。在他们眼里,我没出息,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既然没钱没本事,就该听话,就不该有自己的想法。总之一句话:谁有钱,谁说话就有分量。

 

家庭琐事里的对与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除非哪天我突然暴富,说话才能有底气压倒他们,他们才可能心服口服。但这种可能,几乎为零。所以我也只能继续忍受,不然又能怎么破局呢?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

每天努力一点点

相关文章

评论
暂无评论
我发现: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下一代就完全丧失了话语权-海报

分享本文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