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父辈与故乡:藏在盖房念头里的牵挂
这阵子总琢磨着回老家盖房的事,夜里翻来覆去的,像有根小刺扎在心里。人到中年,对故乡和父辈的牵挂,总在这些不经意的时刻冒出来。
你说人到中年吧,就特容易念旧。那天在办公室整理文件,翻出张小时候在老家院子里拍的照片,阳光把我和爷爷的影子拉得老长,院角那棵石榴树才刚到我腰那么高。突然就鼻子一酸,想起爷爷总爱在树下给我讲故事,讲他年轻时候的事儿。现在那院子荒着,石榴树倒长得比房檐还高了,听说去年结的果子都烂在地里。
可真要动手盖,又觉得脚底下发沉。手里就那么点积蓄,孩子明年要上高中,正是花钱的时候,报辅导班、买资料,哪样都省不下。要是把钱砸进老家的房子,万一孩子将来有别的打算,我拿什么给他兜底?老婆也跟我念叨,说现在城里的工作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真回去了,我俩这点本事在村里能干啥?总不能靠种那几分地过日子,爸妈年纪大了,也需要好的医疗条件。
前几天跟老家的发小视频,他指着村里新修的路说,现在回去方便多了,开车俩小时就到。可我知道,方便的只是路,日子不一样。城里的医院就在小区对面,半夜爸妈有个头疼脑热,穿上衣服就能去;老家呢,最近的卫生院也得走半小时,真有急病,怕是等不起。
有时候也会想,等再过十年,孩子大了,我和老婆退了休,回去住多好。院里种点黄瓜、西红柿,门口养只猫、一条狗,早上被鸟叫醒,晚上搬个小马扎在门口跟邻居唠唠嗑,还能常陪陪爸妈。可转念又怕,真到那时候,老家的人还多吗?那些小时候认识的叔叔大爷,怕是走得差不多了;年轻人都在城里,村里冷冷清清的,爸妈住着也未必舒坦。
再说房子,盖起来简单,维护着难。去年回老家,看到隔壁邻居家的新房,因为常年没人住,墙皮都掉了,院子里的草长得比人高。真盖了房,总不能不管吧?每年至少得回去两三趟,修修屋顶、通通水电气,来回的路费、耽误的时间,都是钱。更怕的是,爸妈年纪大了,爬高上低的,哪能让他们操心这些。
还有政策这事儿,也让人心里没底。前阵子听老家的亲戚说,村里可能要规划,搞什么集中居住。要是真盖了房,没住几年就得拆,那不是白折腾吗?跑去村委会问了问,人家说现在政策还没定,说不准。这种没谱的事,谁敢轻易下赌注,毕竟那是爸妈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其实说到底,不是不想盖,是不敢。一边是心里的念想,总想着给爸妈一个舒适的晚年,给自己留个根;一边是现实的难处,方方面面都得考虑。或许就像老婆说的,先别急,把老家的老屋修修,不漏雨、能住人就行,常回去看看爸妈,比啥都强。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再做决定也不晚。
这么一想,心里倒踏实了不少。对父辈和故乡的牵挂,未必非得靠盖房来寄托。有些事,不用急着要答案,慢慢来,日子总会给你方向的。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回老家盖房子吗?
我是包小可,每天写这些生活琐碎,只想让我再坚强一下不能倒下。如果你们无意间刷到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点个关注➕❤️,有你们的鼓励、支持和打赏,才是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动力!在此深深感谢🙏🙏🙏!